在长津湖战役中,被志愿军歼灭的美军北极

北京最大湿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老周

摘要: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美军“北极熊团”,这也是在整个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歼灭美军团级建制的部队,被歼的美军号称“北极熊团”的第31团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在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美军“北极熊团”,这也是在整个战争中,志愿军唯一一次歼灭美军团级建制的部队,被歼的美军号称“北极熊团”的第31团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首先要澄清的是,在长津湖战役新兴里之战中,歼灭的并不是美军第7步兵师所属的第31团,而是以31团为基干的31团支队(31stRegimentCombatTeam,简称31RCT)。这是因为当时美军第7步兵师所属部队,在长津湖地区分布太过分散,不得不将位置还相对比较集中的第31团3营、第31团2营(缺E连,以1营B连替补)、第32团1营、第57野战炮兵营(缺C连,以第15防空炮营D连替补)以及31团重迫击炮连和坦克连,组成31团支队,统归第31团团长艾伦·麦克莱恩(AlanMcLean)上校指挥,担负在长津湖东岸的作战任务。31团支队总共包括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和1个重迫击炮连、1个坦克连,总兵力人(其中美军人,韩军人)。而此时31团1营还远在长津湖以东沿海岸至惠山一带,没有进入长津湖地区。有些资料还将31团支队称为加强团,显然更是错误的,因为当时美军一个步兵团的标准编制是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以及团直属部队,编制总兵力为人,要比31团支队多了人。而如果是加强团性质的团级战斗群,是在原来步兵团的基础上再临时增加配属部队,通常兵力会达到0人左右。

所以,在新兴里地区的31团支队,实际只有美军标准步兵团的87%,勉强算得上是一个团。而且,朝鲜战争开始后,驻扎在日本的美军第7步兵师虽然距离战区较近却没有马上参战,但是许多官兵被调到朝鲜战场补充给其他部队,特别是全师约有名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被调走,严重影响了第7师的战斗力。而新补充的人员则是从美国本土调来的后备兵员,这些后备兵员几乎完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只能就地紧急训练。尽管如此,还是无法达到编制人数,于是就出现了“KATUSA”(美国陆军韩国兵补充计划),将韩国兵补入美军,最多的时候第7师有名韩国兵,几乎占全师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些韩国兵都是临时抓夫来的,语言不通,也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实际上反而成为作战中的负担。年10月后随着美国本土来的后备兵员大幅增加,所以KATUSA开始减少,但仍有约人,占全师的27%。这也是在第31团支队中约有人是韩国人的原因,约占全支队总兵力的17%,所以31团支队的战斗力较弱,这也是31团支队被歼的原因之一。

不过,在美军历史上,31团组建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因为曾经参加年至年对苏联的干涉作战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所以该团团旗上绘有北极熊的图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31团随第7师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是陆军中战斗力较强的团队。

接着说说新兴里之战,新兴里位于长津湖以东,丰流江从村北汇入长津湖的南侧,村子地势是南高北低,东西狭长,村北地势平坦而且还有窄轨铁路(但已废弃)和公路,村西滨湖,地形狭窄,不便于大部队展开,村南主峰、高地、高地三座山峰呈三足鼎立之势,鸟瞰通往后浦、下碣隅里公路。严格说,新兴里算不上是个村落,没有街道也没有明显的区域分界,只是在人烟寥落的长津湖地区,几处独立家屋还算相对比较集中,才勉强孙是个村落而已。

年11月25日,美军第32团1营到达长津湖东岸,在新兴里以南高地布防。11月26日夜,麦克莱恩上校率第31团团部到达新兴里以南约6公里的后浦,并开设团指挥部,而31团支队的其他部队还在向新兴里开进途中。11月27日32团1营到达新兴里以北约5公里的内洞峙——战后美军认为32团1营放弃高地进入内洞峙是一大败笔,因为高地不仅是该地区最适合防御的地形,而且还使31团支队本来就不雄厚的兵力更为分散,如果32团1营在高地与31团支队后续部队会合再一起北进,可能不至于后来那么被动。

27日31团3营和第57野战炮兵营到达新兴里时已近黄昏,便准备宿营过夜,宿营地点完全不适合防御作战,而且由于到达时间较晚,奔波多日的士兵们非常疲惫,所以只是草草挖了一些散兵坑就休息了,整个防御非常松懈,埋下了失败的伏笔。31团坦克连也在黄昏时分到达后浦,连长罗伯特·德瑞克(RobertE.Drake)上尉没接到新的指示,便决定在后浦过夜。不久31团卫生连也到达后浦,但连长执意不听德瑞克留在后浦宿营的建议,率卫生连穿过后浦向新兴里前进,后来就在途中遭到志愿军伏击,几乎全军覆没。

麦克莱恩决定将团重迫击炮连移到内洞峙和新兴里之间,并在该处设立前进指挥所,以便就近指挥、支援附近的2个营(31团3营和32团1营),团部仍留在后浦。

而31团支队还有一个营——第31团2营(欠E连)此时仍远在后方的咸兴,临时转给2营指挥的1营B连则在古土里。这样,其实在新兴里及周边地区,只有31团支队的两个步兵营和一个炮兵营。

27日子夜,志愿军集中27军80师和81师团共4个团由27军副军长兼80师师长詹大南统一指挥对新兴里发起了攻击。

经过一夜激战,团攻占了新兴里以北、以东一线高地;团攻占新兴里以南和高地,并曾一度攻入新兴里村内;团夺取了内洞峙东北、正北和西北一线高地;团攻占新兴里以南的高地、高峰和新岱里,完成了对新兴里及内洞峙地区美军的合围。28日天亮时新兴里周围的高地,几乎全被志愿军所控制,美军被压缩在方圆不到2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形势岌岌可危。

28日6时许,天才刚亮,美军就开始了反扑,而在新兴里的志愿军则根据战前不确实的侦察以为美军只有一个营,判断经过一夜激已将其基本消灭,天亮后各部都迫不及待地开始打扫战场,寻找可以利用的食物和御寒衣物。所以当美军向分散的志愿军开始反击时,完全出乎志愿军意料,刚刚经过一夜的激战,志愿军因为战斗伤亡和进展不一,建制已经有些混乱,在美军的反击下,团只得且战且退,美军一举夺回了丰流里江桥,并继续向和高地冲击,团1营迅速赶来支援,与团依托高地的有利地形并肩组织防御。稳住阵脚之后,志愿军接连击退美军多次冲锋,并乘势组织了反击,将美军逐回丰流里江桥。

中午过后,美军转攻为守,调整部署加强防御,志愿军团抓住美军调整部署的战机,组织团迫击炮连对调整中的美军进行了急速效力射,给美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迫使美军从此以后再不敢轻举妄动。

当天一早后浦美军出动16辆坦克在30架飞机掩护下向北攻击,企图打通与新兴里的联系,此次反击是由第7师副师长亨利·霍兹(HennryI.Hodes)准将亲自指挥的,他回到后浦后决定赶到下碣隅里与陆战1师联系,以协调行动,当时有人担心到下碣隅里的道路已被志愿军截断,但霍兹不以为然,指派31团作战参谋比瑞·安德森(BerryK.Anderson)中校负责统一指挥后浦部队,自己乘1辆坦克赶到下碣隅里。霍兹与刚到下碣隅里的陆战1师求援,但陆战1师此时在下碣隅里只有2个步兵连和1个机炮连,以及师部的勤杂人员,连守卫下碣隅里都还不够,更别奢谈支援31团支队了。

此外,第57炮兵营支援连也于28日早上到达后浦,便一同由安德森中校指挥,至此后浦美军包括31团团部、31团坦克连和57炮兵营支援连,共人。

第7师见战事已起,便命令第31团2营从咸兴开始向长津湖地区进发,但因缺乏交通工具,到29日早上只进到五老里以北的麻田洞。而在新兴里地区的31团支队已被分割成三部分,分别位于新兴里、内洞峙和后浦,麦克莱恩率前进指挥所原本想前往新兴里,发现从内洞峙通往新兴里的交通已被截断,只好将前进指挥所移到内洞峙32团1营阵地内。

28日白天,志愿军主要应付美军的反击,加之没有获得充足的后勤补给,未能对新兴里被围美军发起进攻。18时刚过,夜色甫降,志愿军80师就全力开始了攻击,在攻击开始前80师虽竭尽所能集中全部炮火进行火力急袭,但是由于补给跟不上,炮弹匮乏,炮火急袭只持续了短短5分钟!炮火一停,团和团便向新兴里发起了攻击,尽管这2个团已经连续战斗了一天一夜,伤亡减员已达三分之一,但是士气依旧高昂,不顾美军猛烈火力前赴后继勇猛冲击,团从东南方向进攻,团从西南方向进攻,至午夜前后,已有多个部队相继突入新兴里村内,与美军展开了巷战。但是志愿军缺乏有效的通信手段和工具,师团之间主要靠有线电话,团以下主要靠人力通信,在炮火连天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上传下达,师团指挥无法及时掌握部队进展,也就无法在最有利的时机、地点投入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形成了各自为战毫无协同的局面,使本来就不强的战斗力进一步被分散削弱,而美军则依托工事充分发扬3辆M19双联装自行40毫米高射炮车和4辆M16自行四联装12.7毫米高射机枪车等装甲车辆的优势,成功阻滞了志愿军的攻击——志愿军称美军有坦克助战,实际上新兴里美军没有坦克部队,只有自行高射炮车和自行高射机枪车,这两种装甲车在面对没有反装甲作战手段的志愿军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自行高射炮车每分钟射速高达发,而且每发炮弹杀伤力相当于1枚手榴弹!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伤亡。

28日晚新兴里战斗的同时,团在师炮兵营6门75毫米山炮掩护下全力攻击内洞峙,美军A连阵地首先被突破,志愿军从突破口冲入内洞峙,战斗随即在村里展开,美军B连和C连凭借机枪和迫击炮火力还在苦苦支撑。凌晨2时,32团第1营营长唐·卡洛斯·费斯(DonCarlosFaith)中校与麦克莱恩商量,认为难以撑过这个晚上,决定在4时30分乘夜色突围到新兴里。费斯下令集中所有还能开动的卡车运送伤员和补给物资,然后破坏其他不能带走的车辆和装备。由于各连都在激战中,很多单位直到很晚才接到突围命令,所以突围行动延迟到5时许才开始,各部除A连1排外未能撤出外,基本按照预定顺序井然撤出内洞峙。黎明前后这支由约60辆车组成的车队到达31团重迫击炮连阵地(就在内洞峙与新兴里之间),两支部队合兵一处继续向新兴里撤退。在公路桥附近遭到志愿军阻击,费斯亲自率部冲击,天亮后志愿军撤出战斗。31团团长麦克莱恩上校看到公路桥南岸有部队活动,以为是前来增援的31团2营,兴冲冲赶去联络,结果连中数枪伤重而死。9时许,美军清除了公路桥上的路障,车辆从桥上通过,而徒步的步兵则从桥下冰面上分散通过。13时许,3营终于进入新兴里。由于麦克莱恩阵亡,31团3营营长威廉·莱利中校和57炮兵营营长雷·恩布利中校都负了伤,所以在新兴里的美军就由32团1营营长费斯中校统一指挥。

29日拂晓,詹大南见部队伤亡大进展小,天亮前已无可能解决战斗,便下令各部撤出战斗,整顿建制准备再战。80师经连日苦战,伤亡及冻饿减员严重,各团为了能继续保持战斗力不得不合并缩编建制,团缩编为6个步兵连(每连仅约50人),团缩编为3个步兵连、1个重机枪连和1个迫击炮连,团减员情况稍好于上述两个团,故未做缩编。直到这时,詹大南才通过俘虏了解到,新兴里守军是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而不是战前所判断的1个加强营!29日白天和晚上,27军抓紧时间调整部署,休整补充,只进行了一些连排规模的袭扰。

29日晚,第31团支队改归陆战队1师节制,陆战1师师长奥立佛·史密斯(OliverP.Smith)少将给费斯中校的第一道命令就是率部向南突围,和陆战1师靠拢。

30日晨,第7师师长戴维·巴尔(DavidBarr,中文名为巴大维,解放战争期间担任驻华美军顾问团团长)——抗战期间,蒋介石和派来中国战区担任参谋长的美军史迪威中将发生严重矛盾,最终迫使罗斯福总统将史迪威调回国,而史迪威是美军大佬时任陆军参谋长的马歇尔的马仔,当年马歇尔当团长时,史迪威是他手下的营长,小弟受辱,大哥自然脸上无光,所以马歇尔就和蒋介石结下了梁子。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这样的重要职务,居然派了巴大维这样名不见经传,还是只是个少将来,轻慢与不满可谓溢于言表。对比年代德国驻华军事顾问团的几任团长,塞克特,法肯豪森,都是德军中资历与经验并重的名将,两下差距实在太明显了——来到下碣隅里与史密斯会商,巴尔和史密斯一致同意在陆战5团和7团回到下碣隅里前,任何解救第31团支队的计划都是不切实际的,第31团支队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围。协商结束后巴尔乘直升机飞到新兴里,亲自向费斯传达了突围命令。费斯在中国的国共内战时,也曾在美军驻华军事顾问团里工作,对解放军的战术和特点有相当了解,所以巴尔认为他是有能力指挥突围行动的——不过,陆战1师的作战命令记录以及费斯手下官兵回忆,史密斯和巴尔都没有下令突围,突围行动是费斯在12月1日上午自行决定的,有关突围命令直到12月1日下午31团支队已经在撤退途中才接到的。

另外考虑到后浦兵力实在太弱,巴尔便命令后浦守军退回下碣隅里——这一命令日后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后来31团支队突围时,残部就是在后浦附近碰上志愿军阻击而最终崩溃的,如果当时后浦还有美军部队,只要进行一下接应,31团支队的突围就很可能会成功。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后浦的兵力相当薄弱,说不定随时可能被消灭,未必能坚持到31团支队突围的时候,任其孤悬在外,也是不智之举。更何况,撤回下碣隅里的31团坦克连在后来的防御作战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可见,巴大维和费斯的军事指挥能力都不咋的,马歇尔将这种货色派来中国当顾问,狭私报复的痕迹太明显了。马歇尔对蒋介石的不满,同样也在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中,他作为调解人,却有意无意偏向中共的原因所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zyjr/345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