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化分析师
张正华
从业资格号:F
投资Z
战争和投资的高度相似点在于,两者都需要在不完全信息的情况下,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进行事关重要的决策。
战争双方耗费巨大,结果影响巨大。作战各方都会选出水平最顶尖的选手群体参赛,因此战争过程大概率代表了各国顶级精英的决策和综合实力的水平。
因此研究战争史,向顶级精英学习如何面对高度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决策,这必然是极具价值的。
本文试以网络上摘录的太平洋战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战争史对投资的7点启示。
01
用事实和逻辑推演成功预判16年后
整个太平洋战争历史大趋势
赫克特·C.拜沃特(HectorC.Bywater,—),英国记者和军事作家。
年随家人移居美国,19岁时,他开始为《纽约先驱报》撰写海军事务的相关报道,后来被派往伦敦担任驻外记者。
年,37岁的拜沃特出版了《太平洋海上霸权》中,预言将来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必有一战。
4年后,41岁的拜沃特将书中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并扩写为军事小说《太平洋战争》。
在小说中,拜沃特用虚构的人物,推演了太平洋战争的进程。
拜沃特对-年代日本思维的分析,非常准确。
他认为日本当时的逻辑:
日本作为后起列强,底子薄、积累少、地域狭小、资源匮乏。不像老列强那样占有很多海外殖民地,各方面条件都比老列强差;
因此日本的资本利润率偏低,要想获得更高的利益,就必须“弯道超车、垄断市场”。
具体做法就是:把东亚大陆作为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的理由是:英国可占有黑非洲、美国可以横跨北美,那么日本为何不能占据大东亚,以实现资源垄断、市场独占。
战略层面,拜沃特准确地预测:一定是日本不宣而战、挑起战争。
理由是:美国能通过国际政治、商贸制裁、金融手段、军事对峙等能达到目的,为什么要动武?
日本被逼到墙角,要么屈服、要么冒险一战。
由于日本不宣而战、先发制人,美国在开战初期必然吃亏;
但在政治上、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便于进行战争动员;最终,必然以巨大的生产力优势,压垮日本。
战役层面:
对菲律宾战场、关岛、帕劳群岛等大规模交战的设想,日军对阿留申群岛的骚扰性侵略;
对美国西海岸的潜艇+飞机偷袭;以及美军沿着太平洋南侧岛链对日反攻等预测,
这都与-的实际太平洋战争有相似之处。
战役层面的推演中,作者重点分析了菲律宾的重要性,并指出日本必将侵略吕宋岛,而美军反攻也必将收复马尼拉。
这部分的分析非常非常有见地。提前16年,把美军对日反攻的战略逻辑主线描绘了出来。
事实上,年,美国统帅部、太平洋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就大反攻的主轴线确实发生争论:菲律宾?还是台湾?
最终,麦克阿瑟力排众议,选择了“重返菲律宾”。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海军部高度重视的两个地区,就是巴拿马运河区,和菲律宾。这与该书的思路非常相似。
这本书出版后,在日本,这本书则被列为日本海军军令部、海军大学必修课程、海军军官必读书目。
后来出任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的山本五十六,更是将此书视为无价之宝,废寝忘食研读。
据说,山本后来还将这本书作为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指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人们才惊奇地发现,战争进程竟然和拜沃特在小说中的描述几乎如出一辙。
美国记者威廉·H.赫南感慨说:
“拜沃特不是战争故事的捏造者,相反,他的描述准确得吓人。他成功地预测了十多年后的战争的大量细节。”
启示
基于事实和逻辑合理对过去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未来进行各种推演,是分析和预测社会发展大趋势的重要方法。
好处在于:只要借助于公开资料,就可以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推测。
有巨大的预见性。在本案例中,提前了16年的时间。
预测正确,借此行动,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类比是,投资中,中国市场不乏通过预测历史大趋势,取得长期投资致胜的精彩案例。
年夏佐全(30万到亿元,6万多倍)吕向阳投资比亚迪(万到亿元,1万倍)。
刘元生持有万科30年(88年万到40多亿元,大约1多倍),林园1年后持有茅台(-倍)。
王富济9年后持有片仔癀(1.4亿元到50多亿元,大约40多倍)等等。
这些投资案例中必然存在很多长期的投资逻辑值得学习。
02
美国海军前后几任统帅
对太平洋战争的基本盘判断正确
年詹姆斯·瑞查生认为将太平洋舰队移防至夏威夷安全性不够。珍珠港被袭事实证明了瑞查生判断的正确性。
年4月,当时的美国舰队总司令詹姆斯·瑞查生(JamesO.Richardson)受罗斯福之命,要将舰队自太平洋西岸移防至夏威夷,达到威慑日本的目的。
但瑞查生将军因为安全性和该区资源不足为理由,不认同总统的观点。
因为罗斯福对瑞查生频繁的游说感到不耐烦,将瑞查生解职。
珍珠港被袭事实证明了瑞查生判断的正确性。
年,海军将领尼米兹提早1年多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就预判了日本的偷袭珍珠港的可能性。
年,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詹姆斯·瑞查生被总统罗斯福解职之后,有人向罗斯福推荐尼米兹接替。
罗斯福找来尼米兹谈话,尼米兹以自身资历不足为由,拒绝担任此职,罗斯福找来哈斯本·金梅尔接任。
尼米兹为什么不愿意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呢?
他的儿子、同样是美国海军军官的小切斯特也是一头雾水,就找父亲询问此事。
尼米兹回答说: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上必有一战。
而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将会是日本首先打击的目标,太平洋舰队在日本偷袭之下,必定损失惨重,舰队司令即使不被送上军事法庭也会被解职。
所以,尼米兹觉得此时到珍珠港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不是很好的选择。
后来发生的事,和尼米兹预测的几乎一样:日本果然偷袭珍珠港,毫无防备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舰队司令金梅尔被解职。
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之后,尼米兹再次被任命为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一次,他没有拒绝,慨然赴任。
年,罗斯福任命哈斯本·金梅尔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
年金梅尔看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风险,并做了多方面措施降风险。
金梅尔在他检查了整个夏威夷的防务之后,立刻让他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夏威夷非常容易遭到一次有预谋的打击行动。
意识到这个风险存在后,金梅尔立刻在年2月18日给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担忧的表示:
“我认为珍珠港存在着被潜舰、飞机或海空联合行动奇袭的可能性。”
针对于夏威夷本身的防御漏洞,金梅尔采取了很多补救措施。
其中增强防空火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进出珍珠港的通道狭窄,舰队进出不便。但是因为航空母舰的存在,那些舰载机可以轻松的飞到珍珠港上空投下炸弹。
所以原本的防空火力被新到的防空高炮加强了,每个炮位都堆满了弹药。
尽管这让弹药在露天状态下不能保持很久,但是却可以加强高射炮的效率,相对而言这些损失物有所值。
仅增强防空火力是不够的。因为敌人可以飞到舰队的上空。最好的对策莫过于主动派出航空力量前去拦截,所以航空力量的增加也是必须的。
夏威夷的机场被扩建,跑道也被扩宽,增援而来的航空力量,无论是海军航空兵或是陆军航空兵都会被部署在这些机场上。
另外,金梅尔加强了太平洋舰队的日常训练,这会让整个舰队的在遭遇突发状况时,能够以最快的效率集结起来。
太平洋舰队的资源也有得到增加,许多金梅尔眼里急需的资源都被送到了这里,以确保夏威夷的建设能够在高优先级。
与之相对的,金梅尔还扩大了太平洋舰队的巡逻区域,在南部和北部海域都加强了巡逻力量,相当数量的巡逻船只和侦察机被部署到这些区域。
按照金梅尔的设想,如果日本联合舰队的进攻舰队经过了这些巡逻区域,他就立刻带着太平洋舰队冲出珍珠港,去和日本联合舰队战斗。
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金梅尔成了美国海军的罪人。
罗伯茨判定海军金梅尔和陆军中将沃尔特·肖特有罪,认为二者的玩忽职守和指挥失误,并对二人做出了惩罚,军衔被降低,随后还退役。
有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
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
作为极富远见的杰出政治家,罗斯福认识到:
如果不及时援助英中苏等反法西斯国家,等到轴心国控制了欧亚大陆后,美国将无力独自抵抗已经根基牢固的德意日轴心国。
所以早参战比晚参战有利。但美国国内不愿参战,因此罗斯福不惜以珍珠港为代价,团结美国下定参战的决心。
但此论点的讨论属于另一议题,限于篇幅,不在此讨论。
启示
海军几任统帅,对美日之间竞争格局和竞争形势的认知,对珍珠港的被袭击风险一直持有正确的认识。
因为结构化的基本面因素一旦形成,会长期持续,难以改变。
研究有用的基本面知识,永远不过时。
类比是,投资中,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中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这是未来20年都将延续的基本事实。那么老龄化对医药行业的需求增长将是长期性和结构化的,对其中蕴含的投资机会是不言而喻的。
比如,长期优异的经营业绩表明,格力美的茅台五粮液恒瑞迈瑞爱尔眼科这些公司形成的竞争优势是长期的,不容易被轻易改变的。
比如,跨品种对冲套利投资,买高度贴水的品种比如铁矿,抛其他高升水的工业品比如橡胶,长期收益较好。
03
美国和日本对判断日本进攻路线的考量因素
既然前后几任海军统帅都对日本进军珍珠港有所警觉,那么他们如何来防止风险的发生呢?
日军如果要进攻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可以选择的路线有3条:
南方航线
从日本本土到在距夏威夷只有2公里的马绍尔群岛集结,无需在海上加油。但是,这条航路必经威克岛、中途岛各海域,等于一出发就钻进了美军巡逻机的巡逻圈。
中央航线
从日本本土到夏威夷,常规航线有两条:
一条是从横滨到火奴鲁鲁,途径小笠原群岛和中途岛海域;
另一条是从津轻海峡向东至夏威夷群岛,航程都在公里左右。
这两条路线的气候和水文条件都比较理想,海面平稳,沿途加油和补给十分便利。
但缺点是商船往来密集,舰队很容易被提前发现。
北方航线
从单冠湾出发,贴着阿留申群岛的外圈,向东运动到瓦胡岛北面,以几乎直角拐向南,直插珍珠港,航程约6公里。
北太平洋航路上商船本来就很少,到了冬季,气候恶劣,风高浪险,多数船只不敢涉险。
对机动部队来说,确实是一条最隐蔽的路线。
但是,不利因素是,根据以往十年的数据统计,舰队要通过的海域,在12月平均有24天的暴风雨,只有7天是好天气。
年冬季,金梅尔因美国抽调资源支援欧洲战线,太平洋战场资源受限,因此金梅尔抽走了太平洋北部的巡逻力量,把巡逻力量主要布置在南线。
理由是北部在冬季时常刮起暴风,甚至有可能出现台风,这对于大规模舰队是极具危险性的,所以金梅尔判断日本舰队不会走这条路线进攻。
另一方面,金梅尔和肖特一样认为来自内部的破坏会很严重,因此每到周末就会把没有任务的战舰召回到港口里,并对珍珠港进行严密的保护,以免出现夏威夷里的日裔和日本侨民破坏,同时也有让水兵们度假的用意。
山本五十六选择北部线路的原因是:
该路线冬天上空雾气浓重,舰队隐蔽性较强。
其次,因为此线处于东北太平洋暖流位置上,冬天盛行西北风即顺风又顺洋流,可以加快航速。
其他两条线路处于美军巡逻机巡逻范围,容易被发现。北方路线虽然天气恶劣,增加了己方的风险,但恶劣天气同意会阻碍美国巡逻机巡逻,避免被敌方发现。
启示
优势一方通常主要的方法是基本面分析,做大概率会发生的事。
劣势一方通常力量虚弱,喜欢剑走偏锋,出奇制胜。对手方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