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游侠马斯克商业航天的时代传奇

注:本文行文结构与思路参考文章《深度:女版“乔布斯”覆灭记!硅谷美女CEO被曝百亿美元大骗局》(年,作者:远读重洋),《杨振宁的最后一战》(年,作者:醋醋);文中部分素材取自文章《发射成功!一文了解人类载人航天新时代传奇》、《人类可重复使用航天技术发展简史》(年,作者:邢强博士),书籍《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年,作者阿什利.万斯)。在此向四位作者表示感谢。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病毒导致的疫情爆发,短短几个月扩散至全球。随之而来的,有奥运会的延期、地区冲突的加剧、国际局势的剑拔弩张和经济的又一次萧条。篮球巨星科比、足球天皇马拉多纳,还有许多人,也在这一年相继离世,留下无尽的感叹和哀伤。不管身在何方,处于如此情形下,难免会产生一丝消沉、些许低落。

有一个人,却在这样的逆境中,迎来了个人事业的“大丰收”:

年5月,“龙飞船”成功搭载两名宇航员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年6月,第九批“星链”卫星发射升空,朝着构建空间互联网的目标迈进;

年8月,Neuralink公司展出了多头植入其设备的猪,演示了脑机接口的信号读取能力;

年12月,特斯拉总市值超过亿美元,等同于3个丰田、14个宝马或者8个奔驰……

上述任何一项,都足以成为科技或商业的头版新闻,也会是媒体热议的焦点。

站在这些成就身后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投资者,“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ElonMusk)。支持他的人,奉他为“神”、“救世主”、“人类的希望”,捧着他的传记津津有味地阅读,耳熟能详地讲述关于他的故事,其虔诚不亚于当年崇拜乔布斯的“果粉”;反对他的人,说他是“暴君”、“资本家”、“大忽悠”,把他贬得一无是处,拿出他的一些言论反复批判。不论真相如何,这位身兼数职的CEO,用一个接一个的事实,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大多数宣传报道中,马斯克被称为“钢铁侠”——掌握数项尖端科技的超级英雄。然而,与马斯克靠自学成才不同,“钢铁侠”托尼.斯塔克的科技功底源于家族传承;其人物原型也并非马斯克,而是上世纪的美国商人霍华德.休斯。马斯克更像是一部警匪电影中的角色“游侠”。李连杰、杰森.斯坦森主演影片《游侠》影片中,李连杰饰演的“游侠”原本是一名联邦探员,遭遇了黑帮围剿和挚友背叛的双重打击,从此改头换面,游走于黑帮、警队和调查局三股势力间,神出鬼没,却又无处不在,依靠强大的决心和超凡的智慧实现复仇。现实中,马斯克可谓肩负多项产业,存在感极强的真人版“游侠”:最初的互联网公司Zip2、移动支付鼻祖Paypal,背后都有马斯克的影子;特斯拉的创始人名叫马丁.艾伯哈德(MartinEberhard),但一提到特斯拉,人们脑海中第一个名字还是马斯克。就算在被誉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的航天领域,也是如此。SpaceX目前开展的一系列业务:可回收式运载火箭、载人飞船、星际互联网、星舰,每一项都离不开大量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而当大众的目光聚焦于公司本身,出现频次最高、最耀眼的那个名字,依然是埃隆.马斯克。凭借在电动汽车等风口产业的明星效应,马斯克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了鲜有人问津的航天领域中。不禁想到美联社对牙买加闪电博尔特的评价:“他几乎只手使径赛从一项将死的运动,重新变成了一项明星运动”。这句话套用在马斯克身上就是:“他几乎只手将航天从一项快被遗忘的产业,重新变成了一项热门产业”。如果说年有什么故事值得讲述,一定非马斯克和他的SpaceX莫属。下面,请跟随本文,走近这位神秘的“太空游侠”。

一非洲大陆的冒险少年

年,马斯克出生于南非东北部比勒陀利亚。虽然贵为行政首都,但地处非洲最南端,偏僻的位置带来了悠闲的生活方式,夹杂着这片大陆的奔放和粗犷。马斯克的童年就在此度过。与宽松舒适的居住环境相伴的,是父母双方迥异的家庭背景:父亲埃罗尔.马斯克在南非根基深厚,拥有丰富的建筑经验,本人是一名工程师,“知道每一种物理现象背后的原理”;祖母科拉,是一个“强势而努力”的女人,来自书香门第,经常带孩子们玩拼字游戏;母亲梅耶.马斯克继承了上一辈的冒险精神,是一位营养师和模特,年过花甲还活跃在时尚界;外祖父约书亚,更是在50多岁的时候,带着妻子驾驶飞机完成了从南非到挪威,2.2万英里长途飞行的壮举。马斯克外祖父一家父亲家族的严谨、母亲家族的大胆,使马斯克从小就与众不同:五六岁时,当其他孩子在嬉笑打闹,马斯克已经找到一种方法集中注意力,经常“目光呆滞”,医生认为他耳聋,摘除了他的扁桃体;三四年级,当同龄人热衷于交友和玩乐,马斯克开始阅读《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每天读书10小时”;马斯克和弟弟妹妹快十岁时,马斯克第一次接触到计算机和编程语言BASIC,用三天三夜读完了教学手册,两年后开发出一款名为“Blastar”的游戏,赚取了美元;当年南非杂志上刊登的关于马斯克制作的游戏的信息未成年的马斯克还组织自己的弟弟、表兄一起自制炸药和火箭,开办街机游戏室,沿着“世界最危险的旅程”去了趟约翰内斯堡。专注、好学、勇于尝试、出色的动手能力,这些日后对其成功大有裨益的特质,却没能为少年的他带来好运:学校里,同学们认为他是“怪胎”、“书呆子”,经常合伙欺负他,一次将他推下楼梯,摔坏了他的鼻子。高中转学后,虽然没再遭受霸凌,但马斯克的成绩并不突出,也缺乏对体育的兴趣,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马斯克不太在意周围的评价,依然特立独行——他认真学习他认为值得学习的科目,对其他科目不太上心,觉得及格足矣;学校辩论会上,他旗帜鲜明地反对矿物燃料,支持太阳能,这样的想法在以矿业为支柱的南非十分罕见。17岁那年,在比勒陀利亚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马斯克乘飞机离开南非,前往加拿大,辗转多地后于年入读皇后大学,年获得奖学金转学至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和物理学。在皇后大学就读期间的马斯克与室友年,他才拿到这两个学科的学士学位。8年的时间,足够普通大学生从本科读到博士了。马斯克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干嘛去了呢?尽管在年24岁时就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生入学资格,但两天后,马斯克做出了一个和数位前辈一样的决定——退学。退学后的马斯克并未闲着,和弟弟金巴尔一起投身互联网创业浪潮,创办了早期互联网公司Zip2——一个将商家信息展示于网上,方便用户查询的分类网站,这在年的美国也鲜为人知。四年后,兄弟俩将这家公司卖掉,分别获得万和1万美元。面对这么大一笔钱,普通人也许早就不知所措了。马斯克没有停下赚钱的脚步:年1月,Zip2开始寻找买家,2月被康柏(Compaq)收购,仅仅过了一个月,马斯克就成立了一家金融企业X.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csfz/341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