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大和号还出名,曾被认为日本象征,美国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敏锐地察觉到过重的装甲会造成战列舰的速度过慢,而装甲过于单薄的战列巡洋舰的防护能力又太过薄弱,因此日本迫切需要一种保持装甲和速度兼顾的战列舰,这项划时代的艰巨任务就落到了日本担任主要设计工作的造船总监平贺让博士身上。

平贺让这个人可以说是日本造船领域“国宝”级的人物,被称为日本“造船之神”,同时也是后来著名的“大和”号战列舰主要设计者之一。在分析日德兰海战之后,平贺让尤其重视水平防护水平,在设计时将水平装甲厚度增加到毫米。同时还实施了“集中防御”的新思路,将主炮塔顶盖和前后弹药库的装甲进行的加强,主炮塔和司令塔的装甲防护达到了毫米,同时削弱了除舷侧水线部装甲带和上部副炮装甲带外其他一切部位的舷侧装甲,有的地方甚至直接省略,以减少战舰的吨位,从而提高航速。

经过一系列的减重措施,再加上长门号搭载了21台舰本式锅炉提供动力配合4台马力的蒸汽轮机,长门号战列舰的航速达到了26.5节,而同时期其他国家的主力战列舰普遍在25节以下,更为恐怖的是这位“跑步健将”还是一位力量型的选手,原因在于它扛着八门口径达毫米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战舰主炮,还有20门三年式毫米副炮,改装后达到了18门,以及8具毫米鱼雷发射器(改装后进行了拆除),若干12.7毫米机枪和25毫米的机炮,还装备了3架水上飞机和一具弹射器。

突出的航速再加上凶残的火力成功使长门号战列舰在海军“假日时代”也就是年至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的时期跻身于世界七大最强战列舰之中,而其他六大战列舰分别是美国的3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的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还有一艘则为与长门号同门师兄弟的“陆奥”号战列舰。

长门号战列舰建成之后,由于大和号战列舰的建造和下水都是在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大和号的影响范围和深度不如长门号战列舰大,日本国民崇拜的偶像战舰一直都为长门号战列舰,并认为长门号战列舰是当时最强的战列舰,能够保护日本平安。

在大和号战列舰服役之前,长门号战列舰一直都是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以及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的山本五十六的坐舰,当时偷袭珍珠港的时候,山本五十六便是在长门号战列舰的下达的命令。由于其突出的地位,虽然长门号战列舰名义上参加的战斗不少,但是基本都是“打酱油”的角色,无论是战绩还是受到的损伤都比较小。二战结束的时候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当时唯一一艘可以依靠自身动力进行航行的战列舰,随后长门号作为战争赔偿给了美国。

但是美国自家的建造的战列舰和航母已经绰绰有余,自然用不着日本赔偿这些战舰,经过冥思苦想,美国想到了这些战舰的用处,用作原子弹实验的靶船,这样既能让这些战舰发挥一点价值,还可以趁机给日本难看发泄一下日本给美国造成创伤的情绪,何乐而不为呢。就这样原本威风凛凛曾被评为世界最强战列舰之一,日本国民曾经精神象征的长门号战列舰成为美国做实验的靶船,不得不说对战败的日本来说是一种深深的讽刺。

年7月1日美国将长门号战列舰以及其他缴获和自身淘汰的废旧战舰共95艘各色战舰放置于马绍尔群岛北部的环礁上,美国首先在空中试爆一颗装药2.3万吨TNT当量,代号“能力”的原子弹,它由B-29轰炸机进行投掷在距离地面米的地方被引爆,由于长门号战列舰距离引爆点相对较远,因此长门号战列舰仅仅是面向爆炸点一面的装甲进行了溶解。

在7月25日,美国再一次进行了核试验,只不过相比于前两次的空爆和浅水爆不同,美国将此次实验的原子弹放置在了水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的水下核爆实验,此次实验的威力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爆炸引起的空心水柱高1米,宽米,厚度也达到了90米,这是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爆炸造成的大波浪宛如巨兽一般撕扯着这些战舰,那些原本在大洋上威风凛凛的钢铁巨兽,如今却只能成为巨浪毁灭的待宰羔羊,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距离爆炸点米左右的长门号战列舰虽然造成了右舷约5度的倾斜,但是仍然坚挺着,并未沉没,似乎在诉说原本属于它的那份骄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zyjr/3459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