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非裔美军海军篇黑人抡大勺驾战舰,厨师

本号在前一篇文章中介绍了二战时期非裔美国人加入美国陆军参与战争的历史,本篇接着二战美军非裔官兵的话题,继续聊聊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其他军种的非裔部队。与美国陆军一样,美国海军从很早开始就有黑人服役,由于海军舰艇部队的编制与陆军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军舰上没有采取黑人独立编组的种族隔离措施,却有着比陆军更加严重的岗位歧视。在二战之前美国海军中服役的黑人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就是厨房,几乎所有黑人水兵都在厨房或食堂内充当炊事员或乘务员,为其他水兵和军官制作饭菜,端茶送水,照顾生活起居,至于舰上的一般勤务不允许黑人承担,更不用说战斗岗位了。同时,美国海军在二战前没有一位黑人军官,而海军陆战队更是连一个黑人都没有!这种对非裔士兵高度排斥的状况在二战期间有所改变。

黑人英雄No.1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一天,一位黑人水兵以自己的英勇无畏为所有非裔美国人树立了英雄楷模,他的形象已经随着《虎虎虎》《珍珠港》等影视作品而广为人知,他就是多里斯·米勒。出生于年的米勒是德克萨斯人,在高中时代是学校橄榄球队的后卫,年加入美国海军,成为三等乘务员。米勒从军的目的是想去海外开开眼界,学习厨艺以及赚取薪水补贴家用。

■珍珠港的英雄多里斯·米勒,胸前佩戴着海军十字勋章。

米勒最初在一艘弹药船上服役,年1月调到"西弗吉尼亚"号战列舰,并成为舰队的重量级拳击冠军。年12月7日晨,作为勤杂人员的米勒在6点起床整理内务,当战斗警报响起时他正在收拾熨烫的衣物,他立即奔向防空炮弹药库,却发现那里已经被日军鱼雷摧毁了。随后,米勒开始救助甲板上的伤员,并遵照一位军官的命令前往舰桥帮助受伤的舰长。在完成这项任务后,米勒操纵一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向低空飞行的日军飞机猛烈开火,尽管他此前从未接受过机枪射击训练,还是持续开火并至少击落了1架飞机,直到弹药耗尽,在接到弃舰令后撤离正在下沉的战舰。

■年5月27日,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亲手为米勒戴上勋章。

米勒的事迹最初并未得到海军的重视,但一家非裔新闻通讯社对此进行了报道,并敦促海军承认米勒的英勇行为。出于舆论呼声,也考虑到鼓舞军中非裔水兵的士气,军方决定授予米勒海军十字勋章,并由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亲自为其授勋,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海军十字勋章的黑人。同时,米勒的行为还促使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年4月签署命令,允许非裔水兵从事舰上一般勤务,此后越来越多的黑人水兵离开厨房,走上战斗岗位。

■年6月2日,威廉·鲍尔温(中)在海军部长诺克斯(左)带领下宣誓加入海军,他是第一位应征从事海军一般勤务的黑人。

米勒后来在"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和"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母上服役。年11月24日,"利斯康姆湾"号在塔拉瓦战役期间遭日军伊-号潜艇攻击沉没,米勒不幸阵亡。后来美国海军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艘护卫舰,而最新的福特级航母四号舰继承了这一舰名。对于二战时期的非裔美国人来说,多里斯·米勒是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战争英雄。

金色十三

美国海军长期以来将黑人排除在一般勤务之外,自然也不会任命黑人担任军官。年6月罗斯福总统发布行政命令,禁止军队的种族歧视,年4月,海军部长诺克斯又废除了禁止黑人从事一般勤务的陋规,到年初已经有超过10万黑人在美国海军中服役,却依然没有一位非裔海军军官。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第一夫人的埃莉诺·罗斯福和助理海军部长阿德莱·史蒂文森向海军高层施加压力,值得一提的是罗斯福夫人一直热心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也是陆航"塔斯基人"项目的积极支持者。

■二战时期在斯莫尔斯兵营内受训的黑人水兵。

迫于外界的压力,美国海军于年1月在伊利诺伊州大湖海军训练基地的罗伯特·斯莫尔斯兵营对16名非裔应征者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短期军官培训。尽管全部16人都通过了考核,但最后只有13人于年3月获得任命,其中12人被授予海军少尉衔,1人被授予海军准尉衔,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批非裔军官,史称"金色十三"。然而,这些军官的任命很大程度上是对政治压力的妥协,他们中没有一位被分配到作战岗位上,全部派往岸上任职。

■年3月获得任命的13位黑人军官,他们是美国海军第一批非裔军官。

黑人专属战舰

在二战美国海军数以千计的战舰中,仅有2艘军舰的水兵大部分是非裔美国人,即护航驱逐舰"梅森"号和巡逻艇PC-号,当然舰上军官依然以白人为主。美国海军为上述两艘战舰如此调配舰员,其用意与陆军航空队的"塔斯基人"项目相仿,都是带有实验性质的举措,以检验黑人是否有能力与白人一样履行作战职责。

■年初,三名黑人水兵在波士顿船厂的船台旁望着他们即将服役的战舰"梅森"号。

"梅森"号属于埃瓦特级护航驱逐舰,由波士顿海军船厂建造,年3月20日服役,其舰名源自在珊瑚海海战中牺牲的海军飞行员纽顿·梅森少尉,首任舰长为威廉·布莱克福特少校,他待人友善宽厚,一视同仁地领导部下。在"梅森"号的处女航中,舰员们出色地完成了拖曳、加油、操炮等训练科目。年10月,"梅森"号护送NY-船队横渡大西洋,遭遇罕见的风暴,出现甲板开裂的险情,舰员们顶风冒雨完成抢修,并协助12艘船只脱险。抵达目的地后,舰长及船队指挥官为"梅森"号申请集体嘉奖,却了无回音。年6月,诺曼·梅耶少校接任舰长,他的态度与前任截然不同,粗暴对待黑人舰员,舰上氛围日趋恶劣,最终酿成一起撞船事故,使"梅森"号于年10月退役。

■在航上航行的"梅森"号护航驱逐舰,该舰舰员大多是黑人。

PC-号巡逻艇建造于布鲁克林海军船厂,于年4月24日服役,舰长埃里克·普登上尉自愿指挥该舰,并视为职业生涯的挑战,而舰上其他军官都是志愿任职,他们都毫无偏见地对待黑人水兵,舰上气氛团结而融洽。PC-在服役后在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执行巡逻反潜任务,没有经历任何战斗,对于该舰而言最危险的时刻反而是停靠美国南方港口时面对种族主义者的威胁。在战争期间,PC-号上最重大的事件是年5月,塞缪尔·格雷夫利少尉登舰报到,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第一位登上作战舰艇的非裔军官。PC-号巡逻艇于年2月退役,其服役生涯平淡却记录优良,使美国海军对非裔官兵的看法发生了改观。

■年4月24日,PC-号巡逻艇举行入役典礼,可见水兵多为黑人,军官都是白人。

黑色海蜂

与陆军一样,美国海军也将大量黑人士兵分配到后勤支援单位中,比如绰号"海蜂"的海军基建部队。年10月,美国海军组建了第一个非裔海军基建营,在战争期间总共组建了19个非裔基建营,有超过名黑人士兵在基建部队中服役,考虑到他们可能在临近前线的地方施工,因此允许配备轻武器并接受了步兵战斗训练。这些"黑色海蜂"与其他基建部队一道开赴太平洋前线,修建了大量战地工程,包括机场、码头、兵营、桥梁、仓库乃至野战工事,其效率丝毫不亚于白人部队。在某些战斗中,基建营的黑人士兵还作为补充兵员直接奔赴火线与日军交战,比如年9月佩莱利乌战役中,就有多名黑人士兵加入对日军阵地的攻坚作战,在一周内就有一半人伤亡。

■年8月15日,某海军非裔基建营的黑人士兵们在庆祝日本投降。

海军陆战队

在美国武装部队诸军种中,海军陆战队对黑人的排斥态度最为强烈,在年6月之前,陆战队从未接受过任何黑人入伍,但在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才被迫同意接纳黑人志愿兵。年6月1日,霍华德·佩里二等兵成为海军陆战队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士兵。然而,陆战队对于黑人的鄙视尽人皆知,因此志愿加入陆战队的黑人起初非常少,在第一个月里仅有63人,即使四个月后也不过人,达不到实施新兵训练的最低人数。年1月随着征兵制的实施,加入陆战队的黑人才明显增加。

■年6月1日,霍华德·佩里成为第一位非裔陆战队员。

陆战队在北卡罗来纳州蒙特福德角为黑人新兵设立了独立的训练营,同时招募那些在其他军种有服役经历的黑人担任教官。训练营指挥官塞缪尔·伍德上校虽然是种族隔离政策的支持者,但秉承职业精神,忠诚履行职责,他的公正态度赢得了黑人新兵的信任和爱戴。不过,陆战队司令托马斯·霍尔科姆中将始终对接受黑人持反对立场,他在年3月发布了一则密令,不允许任何部队中出现黑人军衔高于白人的情况。根据这一指示,陆战队非裔部队的白人士官均被调离,以黑人士官取代,同时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任何非裔陆战队员被任命为军官,直到战争结束后的年11月,陆战队老兵弗雷德里克·布兰奇才被授予预备役少尉军衔,成为史上第一位非裔陆战队军官。

■年4月,在蒙特福德角兵营内训练新兵的黑人教官。

陆战队建立的第一个非裔部队是第51防御营,属于后方守备部队,混装了毫米岸炮、90毫米高射炮等武器,担负要点的防御任务,抵御日军可能的登陆和空袭。陆战队一共组建了两个非裔防御营,另一个是第52防御营,均建于年。第51防御营于年1月部署到西南太平洋的埃利斯群岛担负守备任务,后转驻埃尼威托克环礁,但除了偶尔救助迫降的美军飞机外,几乎无所事事,于年11月回国,年1月解散。第52防御营于年9月进驻马绍尔群岛的马朱罗和夸贾林环礁,年3月转驻关岛直到战争结束,于年5月归国改编为第3防空营。

■驻防在太平洋岛屿上的第51防御营的高射炮手,他们操纵一门90毫米高射炮。

除了两个防御营外,陆战队的其他黑人士兵都被分配到后勤单位。从年春季开始,陆战队陆续组建了20多个仓储连和弹药连,全部为非裔部队,负责武器弹药的储备和转运工作,他们装备轻武器以应对日军渗透的威胁。陆战队仓储连在年6月的塞班战役中首次参战,并抽调一个班支援前线抵御日军进攻,在战斗中肯尼思·蒂布斯成为第一位阵亡的非裔陆战队员。在年9月佩莱利乌战役中,第11仓储连和第7弹药连的黑人士兵也被派往前线增援。在年4月的冲绳战役中有超过0名非裔陆战队员参战。到战争结束时在海军陆战队服役的黑人士兵已达人。

■年9月,在佩莱利乌岛上作战的非裔陆战队员,他们来自后勤单位。

海岸警卫队

与海军陆战队相同,海岸警卫队在战前也拒绝黑人加入,直到年3月才招收了第一批名非裔志愿者进入纽约曼哈顿海滩训练营,接受勤务训练,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与白人一道受训,只是生活起居仍彼此隔离。非裔海岸警卫队员起初只被分派到岸上值勤,巡视海滩,防止敌特渗透等等,直到年夏季才被允许承担海上勤务,气象船"海云"号是第一艘混编了黑人和白人的海岸警卫队舰船,名船员中有4名军官和50名警卫队员是黑人。"海云"号的黑人和白人船员团结一致,通力合作,出色地履行了职责,促使海岸警卫队在更多的舰船上打破了种族隔离。在二战期间,大约名黑人在海岸警卫队服役,其中人晋升至准尉,约瑟夫·詹金斯于年4月获得预备役少尉衔,成为海岸警卫队第一位非裔军官。

■二战时期,海岸警卫队的一位黑人船员正准备为20毫米机关炮安装弹鼓。

商船队

在二战时期,美国不仅建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也同时拥有了最庞大的商船队,在战争期间建造了余艘商船,有17艘以非裔美国人命名,其中第一艘"布克·华盛顿"号于年下水,船长休·马尔扎克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商船船长。马尔扎克早在年就取得了船长资格,但由于种族原因直到20多年后才真正成为一船之长。战争期间,马尔扎克指挥"布克·华盛顿"号在太西洋和太平洋上执行了22个航次,累计运送部队人以及大量物资。此外,二战时约有名黑人海员在商船上服役,约占美国商船船员总数的10%,他们甘冒风险航行于各大洋运输军队和物资,为战争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布克·华盛顿"号船长马尔扎克(戴眼镜者)与船员们合影。

结语

在非裔美国人的从军历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战无疑是具有转折性意义的重要时期,非裔美国人入伍参战的规模及其在军中地位的变化都远远超过之前的任何一场战争。据统计,在二战期间有91万非裔美国人加入美军或受雇于军队,直接或间接参与了作战行动,创造了诸多史上第一,有人阵亡。非裔美国人分布在美国武装部队的所有分支,甚至加入诸如飞行员、坦克兵、工兵、炮兵等素质要求较高的技术兵种,同时也承担了大量后勤保障工作,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二战中的非裔美军官兵以卓越表现和尽忠职守打破了美国军队对黑人的传统偏见,最终哈里·杜鲁门总统于年7月发布命令,正式取消了美国军队的种族隔离政策。

■二战时期列队持枪前进的黑人士兵,与美军总兵力相比,非裔官兵的比例很低。

不过,也应该看到,与二战中美国动员的高达1万的军队总额相比,非裔官兵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大部分人都被分配到后勤支援单位中,一线作战人员的比例更加微乎其微。同时,受到种族偏见的影响,非裔官兵的功绩也未能得到充分的肯定,实际上直到年1月比尔·克林顿总统才签署命令,为7位非裔二战老兵颁发荣誉勋章,而其中6人为追授。总之,二战非裔美军官兵以生命和鲜血、汗水和勇气赢得了荣誉和尊严,有力地推进了美军中的平权事业,但是远远不能撼动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歧视,直至今日依然如此,当下由种族歧视引发的冲突与动荡正在美国愈演愈烈。

■年1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向第92步兵师的老兵弗农·贝克授予荣誉勋章。

原创不易,看官们如果觉得内容还不错,要么就打个赏要么点下“在看”。

欢迎搜索ID:PanzerCSG

或长按以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zyjr/3399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