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作者简介]姜鹏,哈尔滨工程大学形势与政策研究中心讲师,外交学院博士后。
纵观近年来国际政治中的霸权更迭可以发现,除了西班牙是一个兼具海陆两栖霸权的国家之外——西班牙帝国也正是由于同时背负着海陆双重战略负担而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并在崛起后迅速衰落1——海陆霸权再未同时被另一个地缘政治大国所独自垄断(参见表1)。虽然崛起国在先天地缘政治禀赋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些海陆复合型国家在追求海权道路上取得了成功,而另一些海陆复合型国家在追求陆权的道路上取得了成功?为什么几乎每一个处于崛起进程中的海陆复合型地缘政治大国都会面临这样一个明显带有威廉德国时期海军元帅铁毕子(Tirpitz)与陆军元帅施里芬(Schlieffen)之间“围城”般的战略困惑——在追求海权战略与陆权战略之间如何找到战略资源分配的黄金分割点?1上述众说纷纭地缘政治迷思既困扰着年前斯巴达人所领导的伯罗奔尼撒陆权联盟和雅典人领导的提洛海权联盟,也影响着近代的西班牙、荷兰、法兰西、德意志以及俄罗斯,同时也可能影响到当今中国对自身地缘类属身份定位与国家安全的战略选择。
国际政治中的权力中心可以根据其地缘类属身份而被划分为海权国、陆权国,以及海陆复合型地缘政治大国。由于独占一块地缘政治板块的国家与国际社会的交往沟通与安全维系需要依靠海洋通道,其安全也仅仅依赖于巨大水体的阻隔效用。[1]因此,海权国往往只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