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考热点ldquo碳达峰与

01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什么是“碳”?

碳指的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出来的各类温室气体。为了便于统计计算,人们把这些温室气体按照影响程度不同,折算成二氧化碳当量(CO2e),所以常常用二氧化碳指代温室气体。

但要注意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它只是温室气体中名气比较大那一个,新闻里说的碳排放≈温室气体排放。

图中为《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一个区域、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在一段时间内(以年为单位)达到最高峰值。

碳中和定义: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定义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本质就一句话,碳中和就是想尽办法把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处理掉,实现“排放=吸收”。

碳达峰与碳中和关系密切,达峰的时间晚、峰值高,碳中和的实现时间长、难度大;所以前期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就很重要。

02

世界各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状况

目前全球已经有54个国家实现碳达峰,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40%。其中多数属于发达国家。

美国、俄罗斯、日本、巴西、印尼、德国、加拿大、韩国、英国和法国已经实现碳排放达峰。

中国、马绍尔群岛、墨西哥、新加坡等国家承诺在年以前实现达峰。

数据来源: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根据《巴黎协定》全球要在—年左右实现碳中和。为此,各国积极响应,纷纷制定碳中和目标。

资料来源:全国能源信息平台

03

我国为什么要提倡碳中和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家,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是全人类共同承担的。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提出并积极响应碳中和,向世界展现了我们的大国担当。

①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问题日益明显

A.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国家和低地地区

B.极端天气不断出现,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生存环境

C.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

D.世界粮食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等。

②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A.我国油气资源短缺,而能源需求日益增加

B.气候变化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在这一背景下,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我国提出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即年前某一年会是排放的极大值,之后会进入下降,至年实现“零排放”)

04

我国实现碳中和采取哪些措施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一项复杂具体工程,它涵盖能源、经济、气候、环境等诸多领域,涉及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层面。因此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措施是复杂和多样的,本文仅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我国要在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可采取的措施。

①组建国家气候变化协调机构

碳达峰和碳中和涉及的领域和部门较多,设立单独机构来协调各个部门和系统的关系,平衡各部门的利益,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②加大植树造林,利用生物固碳

利用生物固碳是实现碳中和最重要的生物措施。年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2.96%,日本为68.5%,俄罗斯为49.8%,美国为33.9%等等,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加大植树造林的面积,缩小与其他国家的距离。

③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开发新能源

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中电联、智研咨询整理我国能源结构依然以煤炭及火电为主,因此要实施更严格的控煤措施。西北地区致力于风能、太阳能的开发,东部地区推进渔光互补的实施,加快东部地区核电开发,多种电力共同发展,减少对煤炭及煤电的依赖,优化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④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依托当地自身的优势转型升级尤为重要,减少过度依赖能源工业,大力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积极推进旅游业,不断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⑤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进行碳捕集利用和封存

要在仅仅10年内完成碳达峰,需要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将污染物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将大型工厂或发电站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进行处理为碳捕集;若转化成其他产品为利用;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为封存。

这种技术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白马山水泥厂“碳捕集”系统

将二氧化碳注入沉积盆地进行封存

⑤加快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基础设施领域的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从减少到固定,中和到封存温室气体,多项措施并举力争在年前实现碳达峰,到年实现碳中和。

05

减少碳排放我们能做点什么

碳排放涉及到我们的衣、食、住、行,为助力国家完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实现低碳经济,构建绿色、健康、可持续的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06

小试身手

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我国的目标是要在年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指我国在年前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有利于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的措施是()①加大煤炭的消费量,尽早实现碳达峰②限制钢铁产业发展,减少煤炭使用量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煤炭消费尽早达峰④建立用能预算管理制度,推动能源高效配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降碳政策的实施带来的影响是()①绿色住宅占比提高②汽车环保标准提高③禁止使用塑料吸管④出现碳排放权交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1.D2.B

(年广州市三模)碳排放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宣布力争年前实现碳达峰、年前实现碳中和。“光伏、特高压、新能源车”是我国实现电力碳中和的主要途径。据此回答3~5题。

3.我国西北地区光伏发电的局限性在于

A.人口少B.储能难C.温差大D.投资高

4.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电力在传输过程中的损耗。我国迫切需要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原因是

A.国土面积广大B.东部能源需求大

C.铁路运力不足D.能源产销不匹配

5.大规模推广新能源车在实现电力碳中和中的作用是

A.减低储能成本B.抢占国际市场

C.提高经济效益D.减少能源消耗

答案3.B4.D5.A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抵消企业、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推动绿色的生产、生活,实现全社会绿色发展。中国在年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年前实现碳中和。英法等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量已达到峰值,并计划于年前实现碳中和。说明我国年前实现碳中和面临的主要挑战。答案: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燃料为主,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第二产业占比较大,生产中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的技术有待提高;人口众多,生活中排放二氧化碳总量大;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未达到峰值;用于达成碳中和目标的时间短。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大气中的CO2浓度已达到近80万年以来最高,全球变暖正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为积极应对这一问题,我国力争在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在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材料二极地涡旋简称极涡,是绕极地的大范围低压冷空气,极地与赤道的温差越小,极涡就越不稳定。当北半球冬季极涡不稳定时,极涡南下会给日本带来暴雪和极寒天气,下图为日本简图和豪雪带分布图。(1)归纳日本特别豪雪带的分布特点,绘图说明特别豪雪带暴雪的形成过程。(2)有人认为全球变暖要为近几年席卷北半球的极寒天气负责,据材料说明判断依据。(3)简述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我国能源企业的应对措施。答案:(1)集中分布在北海道和本州岛北部的日本海沿岸(2)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快速增温;赤道与北极的温差缩小;导致北极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南下,给北半球带来极寒天气。(3)大力发展水电、风电、核电等新能源;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率;提倡清洁生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

8.(年茂名市五校联考)(10分)

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年重点任务之一。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通过某些措施,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图9为预测碳排放量与时间变化的关系。

读图,从时间角度描述如何实现预测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并提出减少碳排放量的企业措施。

答案:年-年:快速降低碳排放;年-年: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措施:①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控制化石能源总量,着力提高利用效能,实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②要提高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意识,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③要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重大突破,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建立完善绿色低碳技术评估、交易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9.(年泸州三诊)(10分)[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年前达到峰值,力争年前实现碳中和。

请为我国“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10分)

答案: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逐渐减少石化能源的使用;加快技术创新/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建立完善的碳排放机制/制度,减少碳排放量;加强碳排放监测,加大处罚力度;加强宣传,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植树造林种草,减少二氧化碳含量。(10分)

10.(年郑州市三模)44.[选修一环境保护](10分)

当前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气候变化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在于“控碳”。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通过二氧化碳去除手段来抵消掉这部分碳排放,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碳中和之所以引发舆论高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ddts/3432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