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444001.html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曾经我们以为宜昌市这座城市可圈可点的地方就明晃晃的摆在我们的面前。但后来发现并不是,抛开自尊心作祟,既不妄自菲薄也不攀高踩低,谈一谈城市潜力。1区域性中心城市,空腹也要喊的响亮区域性中心城市,当我们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这个词汇,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但说到依据却粗浅的很,无非指的是地域属性。宜昌地处武汉城市圈和成渝城市圈交会处,要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诸如此类的新闻不胜枚举,乍一看似乎挺有道理。但搁置到全国,身边有几个“富亲戚”的城市难道少吗?于是我想到认真梳理一下,这个概念的逻辑。经过一番梳理,可以明确一点,区域性中心城市这个词汇,他是一个超前命题,是对未来的预期透支,当前状况下没有现实意义。
这个词汇来源于: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复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并在第二节“建设和谐宜居智慧城市”中,明确提出继续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延伸产业和服务链,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节点。
可惜后续没有下文,没有相关财政政策支持,又或者说,国家资金更多的在用于推动国家级中心城市的发展,这五年武汉的发展有目共睹,但背后的推动力究竟有多大,估计大家并不明确。虽说没有实际好处,但有了国家中心城市这个风头做引,区域性中心城市便有了极佳的背书。这个概念依旧是火速风靡全国,各地都打起了这个招牌。为什么火?问题便出在打造,建设,使之成为这种词汇上,门槛极低!理由也大致趋同,两个国家级中心城市之间,或者三点画圆,三个国家级中心城市之间。从民生的角度来看,协调发展固然更具美感。但国家级中心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结构,肥水怎会流外人田。其实这个逻辑,总有种强加赋予的意味在其中。近期“宜荆荆恩”又一次进入我们的视野,4月13号《关于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的实施意见》时,我们也能感受到,相较于襄阳的组团发展,“宜荆荆恩”似乎还是草创阶段,努力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上作出初步探索。加快研究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互利共赢分配机制。措辞是如此的谨慎。对比襄阳成立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宜昌这几年确实有些慢。这个却不是慢在政府工作效率上,而在于自身和周边强县市没能做到“同心同德”。小孩子才讲道理,成年人只有利益。解决“同心同德”共建大都市圈或“城市群”在于两点,一个是“一小时生活圈”,另一个在于产业分工。湖北“一四五”规划中提到:1、推动“宜荆荆恩”城市群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南部列阵,建设成为联结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纽带。依托长江、清江、江汉运河等轴线,促进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开展跨江合作,推动重点地区组团发展。依托长江综合交通立体走廊,加快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健全水运网络,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形成区域高效交通圈。
从字面意思上来看,主要还是加速推进省内规划的宜来高速、武天沙当宜高速等的建设。2、以绿色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特色,协同打造以绿色化工、生物医药、高端装备、食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打好三峡、楚文化、民族文化“三张牌”,推进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协作联动,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加快长江、清江生态廊道建设,统筹生态空间协同保护。
这段话中让人在意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产业集群,二是旅游板块的相互兼容(让利,共同规划,不打内战。)2.1绿色化工,自从长江大保护以来,宜昌家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治绿”。我们拿收益换取了政策支持,产品线升级,技术的迭代。进入了绿色化工阶段,收益会如何?是宜昌未来GDP增长的重点。年我国工信部发布“关于《产业转移指导目录(年本)》的公示”,湖北省发展肥料,硅系精细化工产品,绿色农药新品种、新剂型,炸药、火工产品,绿色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无溶剂、辐射固化、功能性外墙外保温涂料,改性型、水基型胶粘剂和新型热熔胶,纳米材料,高性能液晶材料,生物高分子材料,专用化学产品,淀粉基新材料,橡胶制品,特种橡胶,煤制液体燃料,生物质能源产品。
其中第一大类就是宜昌当前生产的主要产品,磷化肥、复合肥。靠山吃山,根据年统计的数据,我省磷矿资源储量达63.4亿吨,由原来的全国第二跃升至全国第一,且主要分布在宜昌。也正是基于此,宜昌化工主要是磷化工。前不久有一个报道,“宜荆荆恩”城市群共有15个专业化工园区,规模以上化工企业家,已形成精细磷化工为主,配合煤—氟—硅—钙—盐—石油化工的完整循环产业链。其中,年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10家,11家企业进入中国石化企业强,部分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6种产品产销量全球第一。
打造以磷化工、煤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工、化工新型材料为特色的国家级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发挥宜昌生物医药、荆州和荆门生物农业、恩施中医药等优势,加快壮大产业规模,加强与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互动协作。
这些是未来的方向!但由于都是基础资源性化工,少有技术引导牵头,自然难以分工合作。个做个的都可以,那还为什么要组织分工?2.2、旅游(一句两句说不清白。)而另一方面,当然是因为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年宜昌公共设施建设到位资金共计55.9亿元。同年武汉达到了亿。试问,谁家的城建发展不是拿钱砸出来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国家大力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口号不是白喊的!武汉、成都、重庆均在前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之前提到的国家中心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分别引领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发展;重庆、成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武汉辐射带动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郑州引领中原发展、支撑中部崛起;西安立足古丝绸之路起点,作为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辐射带动西北及周边地区发展。至少从目前来看,中国仍处于举国之力,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时间节点,无暇过多关照其他。但处于投入产出比的方面考虑,例如上海、深圳的大基建时代基本放缓。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全国有个地级城市,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个。从年GDP来看,宜昌排名53。从固定资产投入上来看也没有特殊的地方,近几年在60-70名左右基本符合现有定位。这样看,也当属正常发挥。宜昌因葛洲坝、三峡大坝而一跃而起。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实际上到今天,我们也仍旧在吃两坝的红利。长江经济带万平方公里的总面积虽然只占全国21%,但其人口、经济总量、进出口总额均超全国40%。
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16.6亿吨,三峡船闸货物通过量就已经突破1亿吨,提前19年超过设计通航能力。
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30.6亿吨。三峡船闸年过闸货运量1.37亿吨。三峡升船机过机货运量76.09万吨。
可想而知三峡大坝的货运能力严重制约了长江上游的货运需求,也就是成渝经济圈的发展。每次看见重庆提案:推进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的时候,我们宜昌人又在想什么呢?作为宜昌人似乎一直停留在借由三峡大坝收点“买路财”的想法上,诸如近些年宜昌一直大力发展翻坝业务,并修建有江南翻坝铁路、江南成品油翻坝管道、物流园等。尤其是物流园不是为了转接快递件,让很多市民不理解,他有什么用处。就目前来看,他确实也就只起到实现“水公水”的转运作用。比如19年启动的付出一小笔转运费,节省从重庆到武汉可节省3天的时间成本的“商品车翻坝”等特色业务。更别提由于翻坝带来的人员滞留,船只安检带来的船员租赁。宜昌坐拥三峡大坝这座拦路虎,在旁边开小道进行翻坝业务。让人不得不想到新加坡之于马六甲海峡和前不久停运的埃及之于苏伊士运河的对比。宜昌究竟是长江三峡段的管理者还是服务商?这或许是下一个5年规划该考虑的事情了。2轨道交通——人口之谜这些年,为了心心念念的地铁轻轨,有一群人总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