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80807/6442885.html
上篇介绍了前苏联圣彼得堡和黑海地区传统造船业重镇的现状,这一篇来看一看新兴的远东和北冰洋地区。
远东地区
孤悬远东的太平洋舰队被岛链围困,不利于水面舰艇行动,所以更注重潜艇部队的建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远东地区只有唯一一家大型造船厂:阿穆尔造船厂(苏联时期列宁共青团第工厂),或者叫共青城造船厂。它位于距海公里的阿穆尔河畔共青城,也就是黑龙江上,主要产品就是潜艇。
阿穆尔造船厂于年投产,建造的第一艘就是Л-11潜艇,二战后为太平洋舰队建造了9艘Y级和8艘D-I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加长16米的D-II级以后各型战略核潜艇长度过大,已经无法在内河建造,全部转往北德文斯克),70年代末开始建造14艘V-III级、11艘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以及15艘基洛级常规潜艇,除少数调拨给北方舰队外大部分都留在太平洋舰队自用。
它的邻居(相距5公里)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共青城飞机制造联合体(KNAAPO),中国原装苏-7和苏-35的生产单位。
此外在海参崴、苏维埃港、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等地只有小型修理厂,比如拥有另一个巨无霸PD-41浮船坞的第30修船厂。
看看偏远海湾中第30修船厂这副落魄的样子,能有多大的修造能力真的很难说,右下角就是PD-41
上图红圈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乌拉尔”号核动力侦察舰,由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的舰体改造而来,满载排水量达到吨,比基洛夫级还长15米,重出1万1千吨,波罗的海造船厂建造。
它生不逢时,年才到达太平洋舰队服役,曾计划挺进马绍尔群岛侦察美国的弹道导弹试射。但太平洋舰队配套的专用码头一直没完工,只能长期锚泊在海上依靠自身的发电机供电。0年由于水兵乱扔烟头引发大火使得锅炉受损、电缆几乎全部烧毁。
年后红色帝国就轰然崩塌,俄罗斯海军再也无力维持这样一艘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核动力怪兽,只好放弃。此后0年间它常年趴窝在鄂霍次克海深处的马加丹港再未出海。年该舰核反应堆隔离层破裂,紧急抢修后未发生核泄漏事故,随即拖往海参崴拆毁。到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从卫星图上看也只拆除了上层建筑,船体依然保持完好,令人唏嘘不已。
其实“伏龙芝”号也是差不多的命运,太平洋舰队虽然购买了PD-41浮船坞,但在其它方面完全没有做好维护核动力水面舰艇的准备,同样无力支持这么一条两万吨级的核动力巨舰。当年“重庆”舰决死冲击的一幕固然悲壮,但“伏龙芝”号自己驶向的也是一条不归路。
年翻新过后又重新处于封存状态的“伏龙芝”号,就停在6公里外的斯特列洛克湾内,两艘核动力巨舰“隔海相望两茫茫”!
有不少人建议把PD-41拖到摩尔曼斯克去修航母。走最近的北极航线都有一万公里之遥,往南走马六甲-苏伊士-地中海航线的话则是万5千公里。当年“瓦良格”号回国时由三艘拖船拖带,从博斯普鲁斯海峡到大连三万公里整整走了4个月,“瓦良格”号好歹船头还是尖的。现实中PD-41的状态和PD-50差不多,甚至更加不堪。它这副四四方方、两头开口、摇摇欲坠的样子你觉得它出得了日本海吗?
如今远东地区又崛起了第二家大型造船厂,那就是眼下大热的红星造船厂。它位于滨海边疆区大卡缅镇,30公里宽的乌苏里湾对面就是海参崴,在配套设施、交通、人力资源、港口条件等各方面都比深入内陆的阿穆尔造船厂要强很多。
红星造船厂始建于年,长期以来默默无闻地造着拖网渔船,也承接太平洋舰队潜艇的维修升级工程,包括第三代战略核潜艇。根据1年拆除前苏联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相关基础设施的“纳恩-卢格减少威胁合作计划”,美国和加拿大向该厂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用于拆除前苏联远东地区的大量退役核潜艇,所以它的迅速成长在于拆船而不是造船。
俄罗斯政府从年开始大力投资红星造船厂,边扩建边投产,今年9月份普大帝曾亲临船厂视察。新的红星造船厂几乎就是一个MadInChina,其关键设备:吨龙门吊、4万吨托举重量浮船坞、吨设备拖车均由中国制造,具备了生产长米、排水量5万吨级商船的能力。目前正在建设一座xx14米的大型干船坞,升级改造完毕后它将成为俄罗斯第一座具有现代化意义的造船厂。
新的红星造船厂采用现代化的水平流水线设计,布局和英格尔斯造船厂相当类似,只是流水线是垂直于海岸线的。图中下方就是中国产4万吨级浮船坞,造船平台上的全部9座吊车均为中国产。
很多关心俄罗斯的人,包括一些俄罗斯高官都认为俄罗斯将就此恢复航母建造能力。在硬件设施上今天的红星造船厂确实可以建造4万吨级的中型航母了,但客观地说它只是具备了建造航母“潜力”而不是“实力”。
首先,红星造船厂是一家私营民用造船厂,盈利是最终目的。俄罗斯政府下大力气扶持它不是为了恢复太平洋舰队的实力,而是为了开发北冰洋沿岸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红星厂的主要股东和用户就是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目前手持的6艘订单中有1艘是6万9千载重吨的Ac6/7级冰区油轮,可在冰厚1.5米、低温至-45℃的北极严酷海区作业,专业性非常强。
其次,建造军船的设备、规范、工艺、材料都和民船有很大的区别,苏联解体后大量流失的造船人才已经对整个俄罗斯造船业带来严重的影响。红星造船厂这样一家历史短、非主流的造船厂,能否胜任航母这样的巨型系统工程是很有疑问的。
最后,在如今战略收缩的态势下,远东并不是俄罗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