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运营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书接上回。前面几期讲述了F4U海盗战斗机在所罗门群岛地区的战斗,本期将讲述F4U战斗机在中太平洋地区的战斗。此时的日军航空力量已经明显呈现疲态,原本注重对空作战的“海盗”们开始更多的转向对地作战……
整个年,在中太平洋的陆战队第4航空队一直忙着攻击被包围起来的一系列岛屿,这年以一次重大事故开局:1月17日,护航航母“卡里宁湾”号(CVE-68)搭载着陆战队中队从珍珠港出发,前往中太平洋战区,这是一次漫长的航行。7天后,中队的24架F4U-1A在中队长麦克拉夫宁少校带领下,一路飞到塔拉瓦环礁的霍金斯机场,稍加休整后继续飞往英里外位于埃利斯群岛的富纳富提机场(图瓦卢的首都),途中在群岛最北端的纳努米机场降落加油。
(上图)年1月25日,陆战队中队的“海盗”机群从塔拉瓦起飞前往富纳富提机场,这张照片摄于早上9,点30分,很快该中队就因迷航而全军覆没。
每次事故的背后总是有一连串原因:训练不足,计划错误,维护落后,这些因素陆战队中队一个不落。从一开始,麦克拉夫宁少校与大队指挥部讨论这次行动时,根本没有要求导航飞机引导,打算仅仅依靠地图和飞机之间的通讯联络完成这段旅行。而气象站当时给出的预报是,从塔拉瓦到纳努米之间天气情况良好,适合飞行,但后半段旅途中则密布着暴雨和积层云。
25日,就在陆战队中队起飞前一小时,一份新的天气报告出来了:全程都是糟糕天气,不适合飞行,而少校根本没有收到这份报告!9时30分,这些“海盗”起飞了,盲目地朝目标前进,没有导航机,甚至连座机本身的ZB导航装置也没有校准,既不知道沿途联络站的呼叫代码,也不知道纳努米低频电台的有效接收半径,而纳努米机场根本不知道有这次飞行!飞行员们惟一的优势是带足了燃料,可以连续飞行4个小时,起飞时一个年轻飞行员的引擎发生故障,怎么都不能启动,他只能在跑道旁看着23架同伴升空远去,丝毫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
航母甲板上正准备起飞的海俭。
刚开始的旅行风平浪静,他们无惊无险地向吉尔伯特群岛前进,过了中午,就在距离纳努米机场15分钟航程的地方,厄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了,他们遇上厚厚的云层,不得不降到英尺高度在云层下飞行。就在这时,鬼使神差一般:少校掉头朝东飞去,不明就里的队员跟着他转向,实际此时他们距离目的地只有10英里之遥。而机场雷达从12时25分开始就发现了他们的踪影,但碍于糟糕的通讯沟通,双方都不知道对方呼叫频率,于是完全失去了联络。
在少校又做了几个转向动作后,整个编队散开了,有3个飞行员迷失了方向,其中2人生还。威尔森中尉在一个小岛上迫降,被当地友好的原住民发现,第二天搭船回到塔拉瓦;汉森中尉误打误撞居然直接飞到了富纳富提,油箱里只剩下80加仑汽油(正常情况到达应该是加仑)。剩下的20名飞行员在云中乱钻,一个小时过去后,他们飞到努伊岛上方,已经距离纳努米岛南面好远了,这时燃料所剩无几,劳森中尉的飞机最早停车,一头栽进海面;莱纳特中尉见状立即打开座舱盖,跳伞下去营救自己的战友,但他在海面上漂浮了2天,始终没能找到他的朋友;剩下18架“海盗”在他们头上盘旋一圈后,继续向东南飞去,很快遇上一场暴风雨,麦克拉夫宁少校的飞机发生了故障,他在最后的呼叫中将编队指挥权交给基恩上尉,然后就失去了消息,另两名飞行员也在这次风暴中失散了。
情况越来越糟糕,又有2架“海盗”没油了,来自“仙人掌”航空队的经验丰富的老兵—基恩上尉做了个正确的决定,命令全部飞机在海面迫降,尽可能地靠拢,然后将橡皮筏集中到一起。在这过程中有2架“海盗”降落的位置太远,结果又失踪了一名飞行员,剩下的人相互拉着浮筏,绝望地在海面上漂流了2天之久。之后被一架“卡塔林娜”水上飞机发现,接到报告后1艘驱逐舰匆匆赶来把他们救走。这次事故中总共损失了6名宝贵的飞行员和22架F4U-1A,基恩上尉的决定无疑救了大部分人的命,这些幸存的家伙在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恩格比机场等待整补,最终还是赶上了马绍尔群岛战役和冲绳战役。
年2月摄于马绍尔群岛,这名技术军士正在给F4U-1P安装后机身的K-21航空相机。
继续来交代战事:马绍尔战役期间,陆战队第31航空大队的基地就设在夸贾林环礁的罗伊岛。2月12日,12架日军水上飞机从波纳配基地起飞对罗伊岛进行了一次很成功的轰炸。陆战队和工兵部队遭到了相当大的损失,15日,17架“海盗”飞到这个岛加强防空力量,其中包括陆战队中队的10架F4U-1和陆战队夜间战斗机中队的7架F4U-2。
3月初,马绍尔围攻战开始了。陆战队第4航空队总共有3个大队,包括10个战斗机中队和4个轰炸机中队,除了陆战队第31航空大队外,还有陆战队13航空大队部署在夸贾林东南英里的马朱罗环礁,陆战队第22航空大队部署在埃尼威托克环礁,第4航空队的作战范围覆盖着中太平洋的大多数区域,从卡罗林群岛东部的波纳配岛到马绍尔群岛南面的米勒岛都在美军打击范围内。马绍尔群岛由30多个环礁组成,在二战期间绝大多数岛屿都没有人居住,日本占领军的大本营设在贾鲁库特环礁,此外还分兵驻扎在马洛埃拉普环礁,米勒岛和沃特杰环礁。马绍尔战役就是一系列沉闷的围攻战构成的,美军航空部队将整个群岛划分成数个区域,交给各个大队负责清理。
1队F4U-1A准备出击,注意机翼上的国籍标志已经去掉了边框。
3月4日开始,陆战队的飞机对这些岛发动持续空袭,但遭到密集的防空炮火反击,尽管此前陆军的第17航空队已经保持了差不多4个月的连续轰炸,但日本人的防空阵地隐蔽得很好。拿马洛埃拉普环礁的塔罗阿岛来说,虽然在2月底已经被“爱达荷”号战列舰狂轰过,但此时守岛日军还拥有73门对空火器(从6.5毫米机枪到25毫米机炮不等)。
倒是空中力量很薄弱,惟一值得提起的空战发生在3月28日,陆战队中队的6架“海盗”在艾弗顿少校带领下掩护陆军的4架B-25去轰炸波纳配岛,少校本人曾经在中途岛和瓜岛各击落5架日机,属于老资格王牌了。在英里的长途奔袭后,12架零式出现在他们眼前,但这些飞行员完全是新手,这次空战以美军8:0的完胜结局。艾弗顿少校另外还创造过“海盗”滞空时间的纪录,在掩护乌杰朗环礁登陆时(位于恩格比西南英里),少校的“海盗”在空中呆了整整9小时40分钟。
年3月3日,1架由于起落架故障,单靠一边起落架降落的“海盗”。
另外在空战中有所建树的就是那些夜间战斗机了,陆战队夜间中队成立于年4月,首任队长沃恩少校,战前他曾经是个民航飞行员,专飞环球航线,丰富的仪表飞行经验使他成为夜间战斗机中队长的最佳人选。4月13日夜间,恩格比机场的雷达发现一群不明身份的飞机正从西方接近,在空中巡逻的是波纳中尉,他根据地面引导逐渐接近00英尺的目标,在一片深红的天幕下辨认出日本夜航轰炸机的模糊影子,然后一直朝目标冲去,结果开火后才发现只有右翼两挺机枪可以射击,不得不重新上膛,而此时日本轰炸机也发现了这架“海盗”。双方在接着的交火中各自被击中,轰炸机朝右侧倾斜滑了下去,而波纳的引擎也被击中,一大片油渍蒙住了风挡玻璃,于是他不得不在英尺跳伞,然后在海上打发那晚剩下的时间。
一队“海盗”编队,注意机腹中线的磅通用炸弹,炸弹挂架是地勤人员用水管、钢管、螺栓和胶带自行加工的
剩下45分钟里总共起飞了4架F4U-2。首先是斯帕兹中尉,他被地面管制引向错误的方向,等发现时他已经脱离了呼叫范围,搜索队在附近找了5天,但他就这么失踪在茫茫大海中;然后起飞的是郎恩中尉,当他找到目标后,发现那不过是一大片日军撒下的锡箔条,空手而归,剩下两个飞行员都取得了战绩,索维克中尉在0时30分起飞,用10分钟爬升到2万英尺高度,然后在那里盘旋良久,直到地面引导告诉他飞往基地西面80英里处,高度英尺,在那里他找到了一架落单的日本轰炸机,仓促间来不及拨开所有武器的开关,只能用3挺机枪射击,他一直冲到距离对方码的地方,用了多发子弹把那架一式陆基轰炸机打得凌空爆炸。此时在他南方,另一条火焰正在向海面落下,波尔曼上尉也结果了一架敌机。
(上图)F4U-1A机群正在做出击准备,即便此时,海军仍然对“海盗”的着舰性能不甚放心,他们在“夸贾林”号起飞执行完任务后,将飞往关岛降落。
波尔曼是最后一个起飞的,实际上当时他正在回自己的宿舍,匆匆起飞后他反而比索维克更早发现目标,在20英尺高度他几乎以零距离朝那架轰炸机开火,由于距离太近只能打出2个短点射,然后那架一式陆基轰炸机从中间折断掉进海里。剩下的日军轰炸机放弃轰炸,把炸弹扔进海里就急急返航了。这样,在1小时的战斗中,陆战队夜间中队击落夜航的日本轰炸机2架,可能击落1架,自己也损失2架“海盗”和1名飞行员。自此以后,马绍尔群岛的日机活动基本停止了,用飞行员的话说,要找到一架敌机比从修道院里找出一个美女还难,陆战队夜间中队之后将在6月中旬前往塞班。
随着空战日渐稀少直到完全消失,“海盗”开始发展另外一项技能——对地攻击。在马绍尔群岛的战斗中,最早那些轰炸任务都是由SBD完成的,但第4航空队的主力机种却是“海盗”,由于该地区日军的航空兵力基本已经不存在了,继续保留战斗机的作用也不大。于是中太平洋的“海盗”开始很重要的一项革新,这是设计者最初没有想到的,但将对“海盗”将来的服役生涯有很大影响,它将从此变成一种优秀的战斗轰炸机。科尔少校的陆战队中队最早完成部分飞机的改装,可以在机腹下吊挂一枚0磅的炸弹,3月18日,8架中队的“海盗”轰炸了米勒岛上的防空阵地,为“海盗”日记翻开了新的一页。
(上图)年3月,正要出动轰炸米勒岛上的防空阵地的“海盗”,吊挂这枚0磅炸弹的挂架也,是地勤自制的。
飞行的稳定性和操作的灵活性是成为一种俯冲轰炸机的先决条件,飞行稳定对精确投弹的作用无须多说,飞行员在俯冲的最后几秒钟内往往需要作出适当调节以便更加精确地对准目标,这就要求飞机对细微的操作马上做出反应。“海盗”完全符合这两点,没有专门的减速板,飞行员常常放下起落架来减速。在马绍尔群岛战役期间,四分之三的敌方目标都是固定靶,包括各种高炮阵地,仓库设施和指挥部,面积一般都在50平方英尺以下,周围都有椰子树干堆砌的工事。半路出家的陆战队飞行员惟一需要练习的就是精度控制,衡量这个精度常用的指标是CEP(CircleofErrorProbability错误概率直径),如果落下的炸弹有50%落在某个圆周范围内,那么圆周直径就足以说明轰炸的水准,这个数字越小,轰炸越显精确。
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7月和8月,马绍尔群岛的3个SBD中队和4个F4U中队各自进行了投弹比较试验,得到的结果令人振奋,单座战斗机只稍微落后于双座的俯冲轰炸机。驾驶“无畏”的是陆战队中队、中队和轰炸机中队,驾驶“海盗”的是陆战队中队、中队、中队和战斗机中队,前者的CEP是英尺,后者是英尺,专用的“无畏”比“海盗”只高出10%左右。一般来说,释放炸弹的最佳高度是1-英尺,在这个高度投下的炸弹准确度大致保持稳定,不会因为高度变化而下降。当然,对于飞行员来说,越早释放炸弹意味着被地面火力击中的危险越小。
(上图)年4月6日,就在飞行员入睡以后,地勤人员还在检修这架F4U-1A,为第二天出击作准备,太平洋小岛上到处都有厚厚的珊瑚沙,对引擎伤害较大。
在进一步的对比试验中,“海盗”和“无畏”对25-英尺的目标分别投弹,取得的结果说明两者非常相近。对于25英尺的小圆圈,“海盗”和“无畏”直接命中的概率都是1.4%;对50英尺的圆圈,概率分别是4.5%和5.4%;对英尺的圆圈,概率提高到16.7%和19.9%;对于英尺的圆圈,两种飞机都过了50%,就是说距离变成2倍,而精度变成了3倍;至于到英尺,命中率就是68.2%和75.1%。与“无畏”相比,“海盗”还有自己的优势,“无畏”的最佳俯冲角度是70度,而“海盗”可以在85度角俯冲,这跟直角几乎没什么差别了,因为这时候飞行员的全身重量都悬在双肩的保险带上,可以从顶上俯视自己的目标,惟一需要担心的倒是从机腹落下的炸弹会不会砸到“海盗”特有的大尺寸螺旋桨。
当然具体投弹的路线、时机、拉起的高度、飞机的控制,这些都需要飞行员自己摸索,并且各人有各人自己的方式,根据克拉森少校年4月开始为陆战队中队的下一任指挥官)的说法:“这就像拉小提琴,你不可能手把手教会每个人怎么做,所以只能自己摸索,找出自己的风格和技术。”根据不同的轰炸目标,“海盗”的飞行员可以选择采用低空滑翔投弹或者垂直俯冲投弹,最常见的方式是三机编队,中间那架携带炸弹负责轰炸,当他贴着地面英尺以下高度接近目标时,两边的“海盗”用机枪扫射地面提供掩护。垂直俯冲的“海盗”常常也一边俯冲一边用6挺机枪开火,在劈头盖脸砸下的弹雨中很少有人敢仰起脸还击。
年4月11日摄于埃尼威托克机场,这里的F4U-1A主要负责对地攻击,削弱马绍尔群岛上的日本驻军力量。
对于战斗机来说,地面火力或许比空中战斗更危险,在低空飞行时小口在汽品一1可以致命,从3月到9月,第4机全队心犬卖人了36架“海盗”和“无畏”,沃特然利i在埃拉普是日军抵抗最顽强的两个地区,个2至少一半落水的飞行员都被“卡塔林娜”和驱逐舰成功营救上来。年4月开始,F4U-1D开始大量装备部队,这是一种项强对地击能力的“海盗”,发动机换成了R--
8W,W意味着配备了注水装置,可以通过喷注水雾提高汽缸压缩比,增加额外的引擎出力。两侧机翼下各增加一个外挂点,可以吊装0磅炸弹,也可以提起加仑的副油箱或者凝固汽油。从编号开始,每侧机翼下方安装4条发射导轨,可以挂装5英寸HVAR火箭弹。工厂同时提供改装套件,前线部队也可以在之前的F4U上自行加装这种导轨。这些F4U-1D的载弹量是SBD的两倍,与皇家空军双引擎的蚊式Mk4相当。此外,F4U-1D与之前的型号在细微处有些小小的区别,比方说在右翼内侧襟翼上开出了一个小小的蹬踏口,可以让飞行员从这里登机;从编号开始,右侧翼尖上泪滴形的识别灯也取消了;从编号开始,螺旋桨直径从原先的13英尺4英寸改为13英尺1英寸。沃特总共生产了架F4U-1D,固特异生产了架FG-1D。
年9月,贝利琉岛上美军的地勤正在为“海盗”挂上一枚凝固汽油弹。
一次一次增大载弹量的人是查尔斯·林德伯格,他在罗伊岛跟陆战队第31航空大队的地勤——起试验各种炸弹的挂载方式。9月3日,他架着一架“海盗”独自飞在整个中队的前面,机腹下挂着3枚0磅炸弹,这也是马绍尔战区头一遭。他轰炸了沃特杰环礁的日军高炮阵地,每次从英尺开始俯冲,在英尺释放炸弹,结果令人满意。在以后几天里他和陆战队第31航空大队的机械师设计了一种新的挂架,可以吊装1吨重的炸弹。9月8日下午,他用这种装置挂着一枚0磅炸弹起飞了,恐怕也是有史以来战斗机上第一次挂这种炸弹。起飞很顺利,到达目标上空后他照例从英尺开始俯冲,落点距离目标有码远,但巨大的冲击波还是将目标建筑夷为平地。
如同三个月前在所罗门一样,林德伯格还是热衷于飞行,他曾经对美国对德宣战持反对态度,但显然对日本人没多少好感,每次轮到投炸弹和扫射的任务都是兴致高昂:“座机在空中飞快地掠过,此刻有人正抱头蜷缩在掩体后,或者躺在水泥的房子里,等着我们投下死神的种子,手中这个红色的按钮可以在瞬间夺走上百条生命,子弹带上同样是一根根死神的蜂刺。现代战争就是这样,我们远远地制造死亡,从不见到杀戮本身。”
经过实战部队自行改装后,这架中太平洋地区作战的F4U-1A正挂着1吨重的炸弹。
9月12日,这位疯狂的民间飞行员准备带着2吨炸弹起飞了,简直就像在挑战运动会纪录。那天风很大,跑道上的横向风速高达14节,于是他只能取下1枚0磅炸弹,然后顺着波浪形的爬升路线弯弯曲曲升空。
在沃特杰上空,他投弹后由于改出太急速,结果飞机差点失控,不过同时投出的两枚炸弹直接命中岛上的一座电台,将其炸成废墟。14日吹着徐徐的和风,他如愿以偿载着2吨炸弹起飞了,机腹下1枚0磅的,两侧机翼下各挂1枚0磅的。目标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碉堡,照例他从英尺开始进入投弹路线,因为搭载过重,只能沿着65度角俯冲。
他用左手抓着机翼搭载的释放开关,右手控制方向杆上的机腹挂架释放按钮,但是忽略了尾舵配重平衡片的控制,结果沿着上升气流俯冲时,机头逐渐抬了起来,目标开始偏离他的瞄准线,林德伯格知道自己错过目标了,只能在俯冲到底部前放掉炸弹改出俯冲,急速开始爬升,瞬间过载高达5G以上,让他眼前一阵发黑。等拉平后他回头看去,一朵巨大的黑云升起,四处是炸弹的碎片,误打误撞下,2吨炸弹刚好击中一个日本岸防炮阵地,将那里炸成一个大坑。同一天,林德伯格动身返回夏威夷,他在陆战队31航空大队期间做的过重搭载试验虽然很少在实战中使用,但毫无疑问证明了“海盗”作为攻击机的巨大潜力。
(上图)一架F4U-1A(机身编号42)正准备从护航航母上起飞,前往异教徒岛例行巡逻,座舱前部有“地狱天使”中队的标志。
在年下半年,第4大队进行了一些装备更新,原本装备SBD的和中队全部改装“海盗”,他们的名字也从轰炸机中队变成战斗机中队,第4航空队继续着这样的围攻,用飞行员的话来说,他们就像坐在针尖上的囚犯,每天都要面对赤道地区的严热,眩目的日光和珊瑚礁,只有热带风暴和日军的高炮会打破这种沉闷。不过这种围攻的效果将慢慢显现,到年秋天,由于美军封锁,日本驻军的口粮供应差不多削减了6成,一半人都死于饥饿和疾病,只有高炮部队还处于令人意外的活跃状态,在整整8个月的轰炸后,在日本投降那天,整个马绍尔群岛还有门左右各种口径的高炮处于可用状态,尽管绝大多数大口径高炮都已经损失了,而且弹药也基本消耗殆尽。
马绍尔群岛不是中太平洋惟一的战区,美军下一个目标就是马里亚纳群岛和帛琉群岛,8月4日,陆战队第21航空大队在关岛部署完毕,“桑提”号护航航母(CVE-29)送来陆战队中队、中队和中队,不过战斗机部队在这里几乎毫无建树,因为马里亚纳火鸡大猎杀在6星期前刚刚落幕,塞班和提尼安地区的日军航空兵力差不多被连根拔除。于是他们只能前往北方英里外的异教徒岛扫射地面目标,途中经过的罗塔岛上有日军防守,日本人在山洞口架起25毫米高炮,路过的“海盗”和“复仇者”屡屡被暗算,成了美军飞行员远远绕开的禁地,不过很快这些地方都被忽略了,美军大部队快速向西推进。
(上图)陆战队中队的弗朗西斯·皮尔斯和他的FG-1A(机身号),摄于年11月18日,贝利琉岛。中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共取得.5次胜利,皮尔斯个人战绩为6架。
帕劳位于菲律宾以东英里处,是进出菲律宾的门户,美日双方都明白这里的重要性。9月15日,美国第3两栖军登陆帕劳群岛中最重要的贝利琉岛,惨烈的战斗开始了。日本人继续发扬骨子里那种不可救药的狂热,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军的优势火力。尽管美国人在登陆第三天就占领了当地机场,但阵地很不稳固,26日,司道特少校带着陆战队“死亡使者”中队赶到,为战斗中的地面部队提供近距支援,实际上,确实也是近得不能再近的支援。贝利琉岛最主要的战略制高点是纵贯全岛的一条南北向山脊,覆盖着厚厚的石灰岩和植被,“海盗”从跑道一起飞,只有几秒钟工夫就已经在山脊上方,还来不及收起起落架,而很多挂载炸弹的“海盗”也根本不理会展开的起落架,正好用来减速。
日军躲在布满山脊的岩洞里,头上还覆盖着大量植物,很难被发现。对付这种防御的最好武器就是凝固汽油弹,地勤人员常常将凝固汽油与缴获日军的汽油混在一起,增加其挥发性。当山头变成一片火海后,不仅烧光了掩护的植被,也让不少日军在洞中窒息而死,这种毁灭性的武器不光帮助美军赢得了战斗,而且减少了大量人员伤亡,避免了让步兵上山“掏洞”的危险性。不过有些很深的岩洞工事有多个入口,而且装备完善,对这种目标就用大量炸弹摧毁。9月30日,陆战队中队对一个据点发动集中攻击,在不到平方码的范围内投下20枚0磅炸弹!里面的日军士兵全部被连续的强力冲击波活活震死。
(上图)两名陆战队飞行员正在向陆航飞行员“演示”“海盗”的座舱有多大,当时的一个做法是由陆军联络员挤到座舱里,在空中指出地面上需要轰炸的日军据点,再由“海盗”投弹攻击。
10月,陆战队中队和中队也来到贝利琉岛,一些老兵发现那里的环境和瓜岛类似,也有各类蚊虫、热带病和丛林中四伏的日军狙击手,惟一缺少的就是空战。像斯道特少校和中队的指挥官莱茵堡少校都在摩拳擦掌:“这里到菲律宾的距离差不多等于瓜岛到拉包尔的距离。”他们都在期待一次大战,但早在半年前,肯尼将军的陆航第5航空军对荷属新几内亚和维瓦克的日军机场发动一连串巧妙加运气的清场打击,日本陆航由于大意一口气损失超过架战斗机,再也无力抗拒盟军对比阿克岛的进攻。之后日军的航空活动基本销声匿迹,美军创造的惟一战绩是在10月底的晚间由“地狱猫”完成的。
为了打发这种沉闷,飞行员开始找各种方法打发时间。陆战队中队的指挥官莱茵堡少校是个冰淇淋的狂热爱好者,他跟地勤人员发明了一种在烈日炎炎的太平洋小岛制造冰淇淋的装置:将一个机腹副油箱两端开口,在里面放上大量的牛奶和可可粉(偶尔还有冰镇啤酒)。然后,驾驶“海盗”飞到3万英尺高空,靠高空的低温使原料凝固。最初这套装置只能产生很好的冰镇饮料,但牛奶和可可粉怎么都不能凝结,他们猜想是下降时逐渐变暖的温度造成了这种失灵。
于是,莱茵堡亲自操刀,他很娴熟地保持在节速度快速下降,每分钟下降8千英尺,从3万英尺到地面只用了5分钟,但效果一样不理想。勤于钻研的地勤人员最后得出结论,是这个冰箱位置刚好在发动机排气口后下方,废气打在上面造成温度过高。于是他们改装了一组5加仑的铝罐,飞行中的气流推动顶部的浆叶,使容器绕着中轴旋转,让牛奶和可可粉充分混合均匀。试验成功了,之后这对小容器装在机翼两侧的外挂点,每天起飞一次,可以为全中队近百号人提供优质的巧克力冰淇淋。
这就是中队高度机密的“冰冻行动”,每天下午2点由一名飞行员准时执行,行动目的有3个:第一,当然是生产10加仑冰淇淋;第二,为飞行员提供高空戴氧气面具飞行的经验,这种飞行要求对发动机控制的要求很高;第三,在附近岛屿上空兜一圈,引诱日本人浪费几发宝贵的大口径高射炮弹,因为日军最大口径的高炮可以打到0英尺,而冰冻行动的飞行路线固定在0-3英尺。但一次意外后,陆战队中队的秘密暴露了,一名飞行员在下降时超过了节的速度限制,这对宝贵的小冰箱因而脱落,像炸弹一样掉到了陆军的阵地里。秘密传开,所有中队都开始了这种冰冻行动,不仅是陆战飞行队、连驻地附近的陆军,甚至陆战队第11航空大队的司令部从此都能享受冰淇淋的美味。
年12月摄于莱特岛的塔克洛班基地,这架“海盗”已经无法修复,只能在飞机坟场里任岁月侵蚀。
陆战队11大队一直留在帕劳群岛直到战争结束,尽管属下的中队一直在来来去去。在后期他们只能以附近岛屿上的活动目标作对手。到年底为止,从贝利逞岛起飞的“海盗”总共击毁日本人条驳船,30多艘小艇,58辆卡车和1个火车头。当然这种行动也不是毫无危险的,到年6月为止,在帕劳和加罗林环礁上空总共损失的美军飞机也接近30架,绝大多数是在岛屿上空飞过时被潜伏的日军高炮击中的,其中就包括前面所说的斯道特少校,于3月4日在科罗岛上空被高炮击落阵亡,其最终战绩为6架。
年10月20日,麦克阿瑟在莱特岛的红滩涉水登陆,实现了他对菲律宾人民3年前的誓言。美国人第一个获得的重要机场是塔克洛班机场,这是一个紧靠海岸的小型机场。12月3日和4日,陆战队第12航空大队从0英里外的埃米劳岛途经荷兰迪亚和帕劳一路辗转飞来,下属4个中队大多装备FG-1D,包括陆战队中队、中队、中队和中队,加上陆战队夜间战斗机中队的12架F6F-5N型夜间战斗机,12大队总共有87架飞机可用。
1架F4U-1A引擎罩上的图案是“SEEBEES”(海蜜蜂),这是对海军工兵的赞扬,所有机场都是这些勤快人造的。
当然在菲律宾出现最多的陆战队飞机还是SBD,然后就是F4U,再后面是F6F和PBJ中型轰炸机(陆战队版的B-25)。与太平洋战区其他任何小岛一样,菲律宾的作战环境也只能用恶劣来形容,整日连绵的雨水将飞机和营房都浇得湿透,而本来已经很窄很拥挤的跑道被厚稠的泥浆团团包围,宽度只有70米而已,日军的轰炸机时不时在夜间光顾,直到陆战队夜战中队的登场才遏制了他们的猖獗行动。
尽管陆战队的飞行员们总在抱怨,但总算他们正在前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闷在国内的航空站成天发呆。也正是在菲律宾,“海盗”们在马绍尔群岛训练出的俯冲投弹技术得到了更广泛的运用,优势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的完美结合使得F4U的地位受到将军们的一致肯定。特别从10月后期开始,日军飞机的自杀式攻击日渐频繁,而“海盗”既能执行空中防御又能支援地面海面作战,用有限的人手和资源执行两种飞机的任务。陆战队第12航空大队这段时间的大部分任务是攻击海面上的日军运输船,有时单独出击,有时配合陆军的战斗机出击。12月6日,中队的维托斯基少校率领12架“海盗”攻击了正在向乌目湾开进的一支日军运输船队,这支船队包括7艘舰船在内,打算增援乌目港的守军。
原先说好由陆军的战斗机提供高空掩护,但P-38和P-47迟迟未现身,F4U只能单独开始轰炸。他们在目的地南方30海里处的圣伊西卓港发现了日军船队,将“梅”号驱逐舰炸成重伤。但护航的零式和船队的防空炮火也击落了3架“海盗”,指挥官维托斯基少校的“海盗”也被击落了,所幸跳伞得救,此后陆战队在每次轰炸任务时也安排自己的护航战斗机。第二天,对船队的追杀依然在继续,、、中队出动21架“海盗”,各挂一枚0磅炸弹,连同陆军的P-40一起攻击了这支船队,又击沉了4艘船,其中中队的4架“海盗”相继将炸弹投到1艘运输船的中部,将其拦腰炸断。
进入12月中旬后,天气进一步恶化,暴雨阻止了好几次出击。11日那天,侦察机发现有日军10艘运输船正在驱逐舰护航下向菲律宾开来,美军出动两波战斗轰炸机进行拦截。首先是上午起飞的27架“海盗”,他们在帕奈岛以东40英里处发现日军船队,与护航的零式开始空战,总共击落对方9架飞机,并将2艘船炸伤;然后是下午56架混合编队,包括“海盗”和16架P-40在内,陆军的战斗机对俯冲轰炸缺乏训练,过早就扔下了炸弹,不过他们吸引了日舰防空火力。大多数“海盗”得以钻过日军火网,在低空以小角度直接将炸弹扔到日舰甲板上。在这天的攻击中他们击沉了2艘运输船,就在离岸5英里的地方让日军的物资全部沉入大海。“卯月”号驱逐舰也在这次空袭中严重受伤失去动力,第二天被进一步的空袭击沉。
这架“海盗”机腹下是标准的布鲁斯特式样挂架,吊着0磅炸弹。
同一天,陆战队中队的FG-1负责掩护陆军的登陆场,下午,16架挂载炸弹的零式突然以自杀攻击的方式突袭乌目湾。他们借低矮的云层接近美军船队,最早发现日机的是“里德”号驱逐舰(DD-),但此时日本飞机只有1英里距离了,舰上的高炮既快又准,将头4架零式击落,但第5架带着炸弹一头撞上,引爆了甲板上的深水炸弹,这艘驱逐舰被炸成两段。陆战队中队击落了另外5架零式,防止了更多船被自杀飞机撞沉。陆战队“海盗”在这天总共击落日机19架,但自己也损失6架飞机和3名飞行员,其中2架“海盗”是在攻击船队时与日军战斗机在空中相撞的,另外好几架回到基地后因为破损太严重而报废。
支援民都洛岛的登陆是陆战队12大队的另一次重大行动,13日,登陆编队接近海滩,36架“海盗”在上空提供掩护。尽管他们没遇上空战,但还有损失。不少“海盗”连日来高强度作业,在战斗中受伤了只是简单修理一下就继续升空,现在恶果出现了。
“里德”号驱逐舰。
以陆战队中队的奥尔森少校为例,他的座机在11日的空战中勉强返航,机身上弹孔多达个!就算这样他还是照样起飞,结果这天飞机失控,他从座舱跳出后撞到尾舵上昏迷过去,来不及拉开降落伞就掉进大海中。14日,中队在滩头上空击落5架零式,此后日军的航空兵力很快被陆战队和海航的战斗机抢食干净。陆战队的飞行员飞往吕宋本岛寻找目标,公路、港口、铁道上的任何活动目标一概被击杀,火车头成了众人争抢的靶子。贴着地面高速冲向目标,在近距离用6挺机枪将机车的锅炉打炸,看白色的水蒸气喷到空中,这项活动很快得到所有飞行员热爱。火车很快变成“濒危物种”,岛上个火车头至少被射爆了一半。
就在月底前,14大队接过了防务,包括陆战队中队、中队、中队和中队4个“海盗”中队。而陆战队12大队则告别了丛林中的不知名热病和黄昏时分出没的日军狙击手,称心如意回国休整。陆战队第12航空大队刚到前线就发生了一件事故:12月24日,陆战队中队的奥斯中尉正在起飞滑行中,一侧轮胎突然爆了,失去控制的飞机一头撞上护栏着火。不少,过来帮助困住的飞行员,就在这时机翼内部机枪的弹药箱爆炸了,无数的子弹乱射去,结果在飞机附近救护的13人被射杀,50多人受伤,这也是陆战航空队历史上最重大事故之一。
战后被打捞出来的日本小型潜艇。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23日,陆战队中队的4架“海盗”在雷斯巴克少校带领下用0磅炸弹攻击了宿务附近海面的一条小型潜艇,他们在30英尺高度进入投弹路线,用跳弹攻击命中了这艘潜艇,当即将其炸沉,这是F4U第一次击沉的潜艇,也是惟一的1艘。
在陆战队第12航空大队和第14航空大队的7个中队里,有4个留在菲律宾,陆战队中队、中队和中队最后开往冲绳,参加对日本本土的行动。而更多的“海盗”出现在航母的甲板上,终于作为舰载机扬眉吐气地登场了。
感谢您的观看,下期将继续讲述F4U海盗战斗机在中太平洋地区的战斗
只做历史长文,拒绝碎片化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