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正头也不回地朝着林木深处走去
暑气蒸腾中
期末周也正在降临
你做好复习的计划了吗?
学习的间隙来看看新一期的新书介绍吧
语言与翻译面面观
巴别塔之后
作者:(美)乔治·斯坦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ISBN:-7---1
索书号:HZ
馆藏地:
茅以升图书馆3层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本书是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最重要的学术著作之一,也是翻译研究领域的一部力著,涵盖语言学、文学、哲学、艺术甚至科技及生物学领域,可谓语言学及翻译理论的一项总体研究。本书是作者在多年著书、译书经验基础上,对语言学重大问题及翻译理论进行的反思性研究。
一方面,斯坦纳以文化史的宏观视野,审视了人类的言语行为,回应了语言学诸流派所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作者从微观的翻译个例入手,言及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而探讨翻译的边界及翻译之本质。此外,书中还列举了详尽的参考书目,为研习翻译理论的读者提供了极佳的研究路径。
突袭珍珠港到中途岛战役
燃烧的大洋
作者:(美)伊恩·托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7---1
索书号:KZ
馆藏地:
茅以升图书馆3层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年12月7日清晨,习惯了军事演习的火奴鲁鲁居民,像往常一样从嘈杂的炮火声中醒来。他们并未意识到,一首赌上国家命运的宏伟交响曲已然奏响……不可一世的日本,对美国不宣而战。珍珠港的两列巨舰烈焰腾空,永不沉没的传说消失在高耸入云的黑烟中。日军随后势如破竹。铺天盖地的太阳旗成为浩瀚大洋上的死神使者,日本战士则被对手视同怪物,留下不可战胜的神话。
然而日军的“胜利病”给了美军机会。日本舰队试图将美军主力诱入圈套,一举歼灭,全然不知动向已被美军掌握,最终参战航母在中途岛全部葬身海底,战略主动权也拱手让人。从珍珠港到中途岛,前所未有的激烈海战摇撼着参战国的根基。这六个月的战况,不仅决定了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更是左右了整场二战的局势。此间历史的天平移动分毫,我们熟知的世界便会彻底不同。
《燃烧的大洋》书写的便是太平洋战争这扣人心弦的最初阶段。我们从中既可以领略罗斯福与丘吉尔谈笑风生背后的运筹帷幄,山本五十六目空一切的豪赌,又可以体会九死一生的飞行员面对阵亡战友遗物时的怅惘,舰队司令刚刚发出命令就收到不利情报时的绝望。当我们伴随书中的人物一同浮沉,历史不再遥不可及。
清
朝
中
国
海
军
故
事
泰恩河上的黄龙旗
作者:张黎源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4
索书号:EZ2
馆藏地:
茅以升图书馆4层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阿姆斯特朗公司位于英格兰北部的纽卡斯尔市的泰恩河畔,晚晴时期,它是世界著名的军舰制造商,也是清朝中国海军军舰重要的设计、制造厂家,这些战舰中包括了在甲午海战中不幸沉没的著名的“致远”号。
除了利用丰富的常见史料外,本书还大量发掘了保存于英国各机构的档案,以当年引进的各型号军舰为经,以清朝中国各级机构和官员的相关活动为纬,详细叙述了购自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数十条军舰,从如何询价、设计、定型、制造到如何接引回国以及战舰的服役、战斗经过和最终结局的历史过程,对了解清朝中国海军建设及其在世界上的位置、清朝军事现代化思路和实践、清朝官僚体制的运行状况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书配发的包括各种型号舰船设计图、剖面图在内的三百余幅精美插图和历史照片,极为珍贵。
关于病夫刻板印象中的中西传译
图像的来世
作者:(美)韩瑞
出版社:三联书店
ISBN:-7---8
索书号:KZ
馆藏地:
茅以升图书馆3层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作者试图就一个抽象的问题做出切实的回答,即中国人是“东亚病夫”这一刻板印象是如何在19世纪和20世纪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成型的。全书重点考察了在华医学传教士早期的医学话语和图像,正是这些话语和图像将罹患疾病的、恶疾缠身的中国人的形象——“东亚病夫”——带到了西方。
同时,通过对不同案例的研究,全书还描绘了这样一个历程,即经由传教士的活动,又经由早期译介至中国的西方医学文本,最后再经由中国民族主义的文学书写本身,这些观念又最终回流至中国,同时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作者调动文学研究、医学史、艺术史、批判理论和科学史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运用视觉文化材料来建构叙事,阐述了19世纪为现代中国自我身份认知所用的医学表述、概念和意象带给后世的影响,并试图挖掘、激活医学绘图在医学史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文化野心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
文明
作者:
(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ISBN:-7---8
索书号:KZ86=2
馆藏地: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这部充满新意的文明史邀你换个角度看世界:文明的故事由人与自然的互动谱写。英国知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多-阿梅斯托凭借考古学、地理学、生态学等领域的广博学识,颇具实验性地将文明划分为9大环境类型、17种生存实境,将人类放回最初面对自然挑战的情境之中,探索文明的可能性: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如何因地制宜与自然博弈,如何改造环境、适应环境或遭环境反噬?文明如何在各自的环境中丰富多样,又如何在交流中发展、消亡或融合?
他将视线投向大片鲜为人知的文明疆土,大胆赞赏了那些常遭忽视的文明的伟大成就: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人乘季风化身商业先驱,非洲稀树草原上的巴塔马利巴人发展出独特的建筑理念,安第斯山脉的印加人面临多重环境阻碍仍然扩张为了不起的帝国……无论是肥沃的泥地、温润的海岸还是灼热的沙漠、阴郁的沼泽,人类的文明化冲动无处不在,有人栖居的地方就有文明的身影。让我们跟随这位渊博风趣的向导,穿越上万年历史,探索世界各个角落,收集失落的文明拼图,看见文明兴衰背后的深层逻辑。
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
征服的怒潮
作者:(美)伊恩·托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ISBN:-7---2
索书号:KZ
馆藏地:
茅以升图书馆3层
犀浦馆中文图书借阅室(室)
内容提要:
年6月初,求胜心切的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损失惨重,速战速决的愿望彻底破灭,太平洋战争自此转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阶段。
盟军吹响反攻的号角后,风光怡人的太平洋诸岛,从所罗门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到马绍尔群岛,都变成了血流成河的修罗场。盟军为夺取这些战略要地,发起了史上不曾有过的大规模两栖登陆战。一望无际的舰队如汹涌的怒涛,冲击日军的岛链防线。有些岛屿只有不到十个守兵,而更多的岛屿不仅是天然的堡垒,更有重兵把守,固若金汤。明知生还的机会渺茫,无数士兵仍然怀着复杂的心情,投入了惨烈的战斗……
最终,一路向北推进的盟军攻占马里亚纳群岛,从此东京时刻面临空袭威胁,日本多条海上要道也岌岌可危,任何战术成败都不会再撼动大局。从瓜岛战役到菲律宾海战役,双方长达两年的岛屿争夺战中,揭示了真正左右全局胜负的深层因素。在《征服的怒潮》中,伊恩·托尔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凭借强大稳定的资源供给、军工产量和后勤保障,在这一阶段逐渐取得压倒性优势,到战争末段已是稳操胜券。
然而,日本国内和军中不断宣扬和美化“玉碎”,要求部队甚至平民在胜利无望的情况下战斗到底,至死方休。这样做的结果是,在日本统治者丧失斗志之前,还有万日本军人和平民会丧命……
编辑:子霁
来源:图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