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太平洋八ldquo血腥的塔

年秋天,尼米兹上将决定尝试人类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进军:越过浩瀚的中太平洋来瓦解庞大的日本帝国。为此,尼米兹必须要首先征服日本人号称“一百万人一百年也攻不下来”的塔拉瓦环礁。在这个渺小的环礁上,陆战二师将用自己的鲜血开启这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征程。

?“电流”行动:越洋攻势的开始

年下半年,盟军通过所罗门、新几内亚、阿留申群岛方向的拉锯战实现战略转折。如果说太平洋战争的前六个月是日本人占据主导、按照其战略设想进行的,那么之后的这一系列拉锯战则完全出乎双方的意料,属于不断升级的遭遇战。最终,美军取得这些艰苦胜利的直接奖励就是得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导太平洋战争。从一战开始之前,美军针对日本的“橙色战争方案”(WarPlanOrange)就计划从夏威夷沿着中太平洋以强大的舰队为主力、以沿途岛屿环礁为跳板向西推进,并且引诱日本海军进行舰队决战。同时,方案中并没有明确如何迫使日本投降,因此可以说从年11月到年7月的中太平洋攻势才是美国几十年来战争设想的最纯正体现。

年第一版“橙色方案”的构想

美军太平洋大跃进的核心目标是马里亚纳群岛(MarianaIslands):从那里美军可以一举切断日本帝国的补给线,并且用B-29轰炸机攻击日本本土。但是马里亚纳群岛东南方向却有一系列作为屏障的群岛,依次为加罗林群岛(CarolineIslands)、马绍尔群岛(MarshallIslands)、吉尔伯特群岛(GilbertIslands)。因此,美军的基本战术是逐个夺取建有机场或者可以建造机场的岛屿,获得陆基航空兵支援再向下一个目标跃进,因此吉尔伯特群岛中唯一建有机场的塔拉瓦环礁(TarawaAtoll)必须首先被拿下。

红色箭头位置为塔拉瓦:可见处于中太平洋一系列岛链的东端

在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未有任何一国完全依靠海军实力通过浩瀚的大洋上对强大的敌人发动主要攻势。策划执行这项空前行动的重任就落在了新任中太平洋舰队司令(后来改称第五舰队)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中将(RaymondSpruance)肩上。斯普鲁恩斯手中的海军实力自然也是史无前例的,在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中包括6艘舰队航母、5艘轻型航母、8艘护航航母、12艘战列舰、14艘巡洋舰和58艘驱逐舰,远超此前太平洋战争中的任何一支舰队。要知道仅仅一年之前企业号还在所罗门海域独自抵挡日本海军。不过,重创这支舰队对于当时的日本海军来讲并非不可能,事后来看或许这是日本人挫败美军越洋反攻的唯一机会。日军也的确制定了出动主力舰队和航空兵反击美军的计划,不过哈尔西于11月初进攻布干维尔岛的行动引开并重创了日军主力舰队和航空兵,可见西南太平洋战区和太平洋战区的齐头并进有时能产生意外收获。

美军越洋攻势的始作俑者,从左至右分别是中太平洋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

当然,两栖部队才是夺取吉尔伯特群岛的“电流”行动(OperationGalvanic)的主角,而且此前美军部队还从未试图攻占过日军重兵把守的珊瑚小岛,技战术难度非常巨大。海军少将里奇蒙·特纳(Richmond"Kelly"Turner)和陆战队少将霍兰德·史密斯(HollandSmith)分别指挥两栖舰队(TF54)和第5两栖军(VMarineAmphibiousCorps),合作指挥登陆作战。

吉尔伯特群岛最重要的目标:塔拉瓦环礁贝蒂欧岛上正在修建的机场。可见日军已经砍伐了左侧的大量树木意图延长跑道

其中在瓜岛战役中经历了战火洗礼、由朱利安·史密斯少将(JulianSmith)指挥的陆战二师负责夺取塔拉瓦环礁;拉尔夫·史密斯少将(RalphSmith)指挥的陆军第27师则负责夺取马金环礁。不过,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主战场必将是唯一建有机场的塔拉瓦环礁,其中机场所在的贝蒂欧岛(Betio)又是绝对的重中之重。

陆战二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

塔拉瓦环礁:最左下角的小岛为贝蒂欧岛

为了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陆战二师选择在贝蒂欧岛北边的泻湖侧登陆。尽管朱利安·史密斯建议在登陆贝蒂欧岛之前先行控制其它岛屿建立炮兵阵地,但是霍兰德·史密斯和特纳担心日本海军将在美军登陆三天内组织反攻,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于是,美军进攻计划变得十分简单:攻击日期11月20日早晨,陆战2团3营、2营、陆战8团2营将在“红一、二、三”号滩头同时登陆,由陆战2团团长大卫·肖普上校(DavidShoup)统一指挥。随后陆战2团1营和陆战8团1、3营将跟进登陆,陆战6团留作总预备队。

美军进攻计划:北边的三个红色滩头(RED1,2,3)将成为陆战二师的主攻滩头

不过,陆战二师严重缺乏LVT两栖装甲车,全师只有约辆可用,其余部队只能乘坐登陆艇登陆。这一疏忽将使得陆战二师在岛上日军和大自然布下的死亡陷阱中损失惨重。

美军遗弃的LVT(照片来自于瓜岛):这种车辆在太平洋登陆战中异常重要

?“一百万人一百年也打不下来”:柴崎少将的塔拉瓦堡垒

日本海军少将柴崎惠次于年9月接管了塔拉瓦守备队,负责防御日本海军早在年12月10日就从英国人手中占领的塔拉瓦环礁。作为一名日军内部两栖作战的专家,柴崎惠次很不幸地没能在战争初期日军高歌猛进之时被派遣到前线指挥作战,因此49岁的他才刚刚在年5月被提拔为少将。塔拉瓦守备队主要由横须贺第6特别陆战队改编的第3特别根据地队和佐世保第7特别陆战队组成,战斗兵员共2,人,与美军情报部门估计的2,-2,完全吻合。除此之外,岛上还有第设营队等2,名日本和朝鲜劳工负责修建岛上的防御工事,在美军进攻时也可以投入战斗。

柴崎惠次少将:塔拉瓦日军守备队的指挥官

柴崎惠次决意让美军登陆部队在贝蒂欧岛的滩头上流尽鲜血。于是,他指挥手下部队没日没夜地用沙石、椰树干、钢筋混凝土和各型轻重武器将贝蒂欧岛构筑成了太平洋上最为坚固的堡垒。海滩上众多的障碍物、多个相互支援的火力点、40多处炮兵阵地、处处相连的战壕和十几门重型海岸炮几乎覆盖了这个东西3,米长、南北米宽的小岛。日军的战术是“歼敌于水际”,因此集中全部力量防御滩头,甚至位于内陆的碉堡因此都没有设置射击孔,仅用于抵御轰炸。

岛南边巨大的混领土碉堡:并未设置射击孔

岛上修筑工事和训练机枪射击的日军(似乎日军机枪手在练习盲射?)

重武器方面,岛上日军共有4门英制8英寸岸防炮、4门mm岸防炮、6门80mm岸防炮、10门41式75mm山炮、6门92式70mm步兵炮、2座双联89式mm防空/岸防炮台、8门88式75mm高射炮、9门37mm速射炮、14辆95式坦克、35挺93式13mm高射机枪、上百挺7.7mm轻重机枪、近百具掷弹筒。柴崎惠次自信地宣称:美军用“一百万人打上一百年”也休想打下塔拉瓦。

日军利用树叶隐蔽英制8英寸岸防炮(注意,所谓缴获自新加坡是谣传,实为日俄战争时期日本购买的老炮)

战斗结束后美军士兵站在mm海岸炮前方

此外,日本守军还有一个重要的天然盟友:坚固的珊瑚礁石。两圈坚固的灰色珊瑚石围绕着塔拉瓦环礁各岛。美军气象人员错误地预测了登陆日的潮水情况,未能发现水深根本不足以让LCM、LCVP等平底登陆艇越过礁石,只有LVT能翻越礁石。这一个小小的错误意味着美军士兵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日军防御布署

?压制岸防炮:炮火准备

早在年4月美国陆航第7航空队就开始以B-24轰炸机空袭塔拉瓦环礁,重组不久的美国海军航母编队也在9月通过空袭基本摧毁了岛上的日军航空力量。随着登陆日临近,第7航空队从11月13-19日连续轰炸塔拉瓦环礁和周边目标,海军舰载机和重巡洋舰也分别在18和19日加入轰炸。不过,由于美军投弹数量和精度都十分有限,藏身于坚固工事中的日军损失并不大,反倒是将被用作滩头防御主力的13mm高射机枪弹在防空作战中耗费不小。

岛西南角的两座8英寸岸防炮炮台:右侧的被彻底炸毁、只剩基座残骸,左侧的虽遭重创却得以保存下来

11月20日清晨5:10左右,日军的四门英制8英寸岸防炮与科罗拉多号(USSColorado)和马里兰号(USSMaryland)展开对轰,战役正式开始。其中一座炮台的弹药库被美军16英寸炮弹直接引爆,接着另外两门也马上被打哑,硕果仅存的一门由于炮击造成的损伤而几乎无法瞄准。这四门火炮中除了弹药库爆炸彻底炸毁的那门以外,另外三门还都保存在贝蒂欧岛上。其中一门很明显地炮管被炸断、一门的基座已经被炸塌,只有一门保存比较完好。但是令人烦恼的是这些大炮今日已经处于垃圾堆和排泄物之中。事实上,之后我们参观的登陆滩头也大部分变成了垃圾堆,塔拉瓦的卫生状况实在令人震惊。

岛东南部一门炮管被炸断的8英寸岸防炮

保存最为完好,当年在美军登陆过程中持续射击的最后一门8英寸岸防炮

从6:10开始的三个小时里,美军舰载机和其余军舰开始向塔拉瓦倾泻钢铁和TNT炸药,同时扫雷舰和驱逐舰扫除障碍,引导登陆舰队进入环礁泻湖。其中林格尔德号驱逐舰(USSRinggold)于7:11先后遭到日军mm防空/岸防炮命中两发,但是都奇迹般地没有爆炸。还击的林格尔德号则直接命中mm炮台的弹药库将其彻底炸毁。

被林格尔德号完全炸毁的双联装mm防空/岸防炮炮台

在三个小时的炮战和轰击中,美军以微小代价摧毁或压制了几乎全部日军中大口径岸防/防空炮,保护了登陆船队。然而,美军炮火准备仅仅炸塌了部分滩头防御阵地,藏在混凝土掩体中的日本士兵却没有受到多大伤亡,大部分小型火炮和重机枪也都毫发未损。等到炮火声渐渐消失时,日本兵迅速冲出碉堡进入战斗位置。

美军后来检查被摧毁的80mm岸防炮炮位

日军的战斗位置:坚固的金属火力点

?海墙与珊瑚石:滩头的灾难

就在炮击停止的同时,已经进入泻湖的登陆部队乘着LVT和希金斯艇冲向“红一、二、三”滩头。陆战2团3营先头连率先于9:10乘着LVT在红一滩头抢滩登陆,但是马上遭到了来自左翼日军火力的猛烈打击。

第一波出击的LVT

图中的49号LVT在战役中率先抢滩登陆,但是迅速被日军打瘫在红一滩头

第一波进攻部队乘坐的LVT实为两栖履带式装甲车,因此它们的履带能够在水中越过珊瑚礁将部队送到滩头上。然而,此时已经进入阵地的日军部队使用各式轻重机枪和火炮掷弹筒将一辆辆LVT打得满车是洞无法航行,或者干脆炸成一团团火球。若论整场太平洋战争中日军的火力密度,没有哪处战场能超过塔拉瓦的滩头。侥幸抵达海滩的LVT只得匆匆卸下搭乘的陆战队员,回头接应第二波次的陆战队员。

这辆LVT因为中弹过多无法继续航行

今日贝蒂欧岛上的75mm高射炮:幸存的75mm高射炮击毁了大量LVT和登陆艇

在海滩上无遮无掩的陆战队员们遭受着日本人无情的屠杀,部队完全陷入了混乱。幸存的陆战队员们一股脑地涌向了一座横跨整个海滩的椰子树干海堤(Seawall)后方躲避日军弹雨。美军士兵在这里获得了喘息之机,但是却陷入了柴崎的陷阱中:躲在海堤后面的美军士兵遭到日军机枪火力压制,无人愿意带头冲锋,日军则集中曲射火炮、掷弹筒射击海堤后方扎堆的美军。

两名陆战队员竭力将一名受伤战友拉回海堤下方

红三滩头上的陆战队员们躲在海堤后方不敢抬头

今日岛上的一段海堤

然而,后续攻击波遭受的损失甚至比第一攻击波还要惨重:由于LVT的数量不够,后续攻击波只能乘坐LCVP登陆艇前往滩头。不同于LVT,登陆艇纷纷重重地撞在珊瑚石上动弹不得,士兵们唯有跳进齐胸深的海水冒着枪林弹雨向滩头蹚水通过最后的米,简直成了活靶子!不少背着沉重装备的陆战队员更是踩入水中的弹坑里活活溺死。LVT驾驶员们尽了最大努力从触礁的希金斯艇中接上陆战队员送到滩头。但是日军猛烈的火力马上就把大部分幸存的LVT打得遍布弹孔而无法继续航行,LVT上的机枪手们更是纷纷非死即伤。

陆战队老兵笔下陆战队员们跳出搁浅的登陆艇涉水登陆的情景

触礁后动弹不得的希金斯艇:旁边的一艘被日军直接命中沉没

今日还留在泻湖内的登陆艇残骸

幸存的陆战队员小心翼翼地绕开燃烧中的登陆艇和LVT,推开水中一具具漂浮的尸体。他们的靴子早在珊瑚上被滑得满是口子;他们的背包被海水灌满,时刻都可能将他们拉入水底;他们早已与长官、战友失去联系。但是,大部分陆战队员都毅然选择紧握手中武器,向海滩前进。其中跟随陆战2团2营登陆的威廉·博德伦工兵上士(WilliamBordelon)在搭乘的LVT被击毁、车上只有四人幸存的情况下独自进攻,消灭了4座日军火力点后不幸牺牲,被追授荣誉勋章。就是这样勇敢的陆战队员们在三个滩头都渐渐站稳了脚跟。亲自登岛指挥的肖普上校于9:58命令担任预备队的陆战2团1营立即在红二滩头登陆,增援滩头阵地。

在塔拉瓦战役中第一个获得荣誉勋章的博德伦上士

海堤后方几名陆战队员集结在一辆LVT周围准备行动

?误打误撞:红一滩头的意外收获

在三个滩头当中,红一滩头的最初情况最为险恶。由于红一滩头本身处于小海湾内,任何登陆的美军都要遭受来自三个方向的日军火力打击。其中,日军在红一滩头左侧设立了一个加强火力点,迫使陆战2团3营不断向右移动,甚至退到了贝蒂欧岛的西北角,与另外两个滩头的友军完全失联。同时,作为预备队登陆的陆战2团1营也陷严重混乱,其中甚至有人从计划中的红二滩头偏离到了红一滩头登陆。

被击毁在红一滩头的LVT

从右前方开始为红一滩头:可见滩头处于海湾内,美军两侧完全暴露

然而,L连连长迈克尔·莱恩少校(MichaelRyan)组织起了滩头上的散兵游勇干脆向西前进,到达了岛西岸代号为“绿滩”的滩头。最开始,绿滩由于过于狭窄被美军参谋们排除出登陆计划。但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当三个红滩都已经被鲜血染成了名副其实的红滩之后,相比之下绿滩上的抵抗非常轻微。

红1和绿滩相交的贝蒂欧岛西北角:拍摄于红一滩头

红一滩头的陆战队员们跨过海堤发动进攻

同时,陆战队第2坦克营1排的6辆M4坦克向红一滩头登陆。瑞恩为每辆坦克都派出了一名引导员负责接应登陆坦克,被引导员纷纷被日军击中。但是坦克的登陆意义重大,因此其他陆战队员前仆后继地担任引导员继续引领坦克登陆、确保坦克避开水中弹坑。即便如此,4辆坦克还是在水中熄火或者被击毁,最后两辆终于在11:30成功登陆。这两辆坦克随后与日军95式坦克发生战斗,结果实力赢弱的日军坦克居然侥幸地一炮打坏了一辆M4坦克的炮管,另一辆M4则在摧毁了那辆95式坦克后被日军火炮击毁,因此红一滩头上只剩下一辆只剩航向机枪可用的M4坦克。不过,莱恩的混成部队趁机在绿滩站稳了脚跟,建立了临时防御阵地。

被击毁在滩头上的日军95式坦克

今日的红一滩头和绿滩卫生状况尤为严重,俨然成了垃圾堆。我几乎时刻注意着脚下才艰难走过了这两片海滩。然而,当初的战场也绝对称不上“干净”:不同于今天遍地的塑料瓶、袋子、粪便,当初滩头比比皆是的是残肢断臂、装备残骸和躺在地上嚎叫的伤员!

防御薄弱的绿滩

当年贝蒂欧岛西南角红一滩和绿滩的交界,可见数辆海滩上的LVT

?艰难推进:红二和红三滩头

红二和红三滩头的分界线是一座深入泻湖的木质码头。在战斗的一开始,威廉·霍金斯中尉(WilliamHawkins)指挥的陆战二师侦察-狙击排(Scout-SniperPlatoon)就消灭了码头上的全部日军。此后,这座码头就成了无数美军士兵涉水上岸时的救命稻草:众多美军顺着码头的木质底座前进,以此至少避开一侧的日军火力。但是这也招致日军集中火力射击,码头下面一时间成为了一片血海。

今日的双层码头:当年只有一根伸出去的木质码头

一辆奔向红三滩头的LVT经过码头

红二滩头当面的日军炮火最为猛烈。陆战2团2营营长赫伯特·埃米中校(HerbertAmey)刚刚登陆就被日军击中阵亡,红二滩头上的美军一时间失去了指挥。好在陆战2团团长肖普上校迅速于10:30不顾搭乘的LVT被击毁,直接涉水上岸,这才对混乱的滩头恢复了指挥。在日军强大的火力面前,肖普上校不顾9处轻伤上下奔走,终于与红三滩头建立了联系,并且派人将大概战况送到了师长朱丽安·史密斯手中。最终,损失惨重的陆战2团2营和陆战8团3营控制住了红二滩头。肖普上校将会因为自己英勇且得当的指挥获得荣誉勋章。

战役结束后一片狼藉的红二滩头,可见大量被击毁的LVT

指挥战斗的肖普上校(右)

登陆红三滩头的陆战8团2营幸运得多,因为美军驱逐舰的集中炮击压制了岛东端的日军,因此美军第一批登陆的人当中只有25人伤亡。同时,炮击在这里的海堤炸出了一个缺口,因此营长亨利·克罗少校(HenryCrowe)指挥陆战8团2营在LVT的支援下向南推进了米。不可否认的是,即便海堤上存在缺口,冒着日军火力挺身穿越海堤向内陆进攻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十分值得敬佩。

照片中央的平直海滩就是当年的红二滩头

红三滩头今日的卫生状况稍微良好一点

由于陆战8团2营取得了一定进展,陆战队第2坦克营2、3排先后向红三滩头派出8辆M4坦克登陆,其中1辆陷入弹坑沉没、4辆被日军75mm高射炮、37mm反坦克炮、75mm山炮集中火力击毁、1辆登陆后被日本步兵用磁性反坦克地雷炸毁,但是幸存下来的2辆为滩头上的陆战队员们提供了宝贵的火力支援,摧毁了不少日军火力点。

陷入水中的M4谢尔曼坦克:图一拍摄于战斗结束后,图二是今天还能看到的炮塔

这辆M4于红三滩头被日军火炮摧毁

最终,美军在三个滩头上都站稳了脚跟,但是师长史密斯少将也没敢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派出陆战6团冒然登陆。于是,美军损失惨重的登陆部队在仅仅0.64平方公里的滩头阵地上与日军进入了对峙。

红三滩头的美军部队在一辆M4坦克的支援下与日军对峙

?安静的夜晚与倒霉的柴崎

随着夜幕的降临,美军士兵匆忙躲进了刚刚挖掘的散兵坑里。在11月20日这一天的战斗中,美军登陆部队的0人当中1人已经非死即伤。用于登陆的辆LVT当中90辆已经无法继续航行或者干脆被摧毁,可见美军损失之严重。此时,仍旧处于混乱中的美军处境十分危险,幸存部队聚集在狭窄的滩头内,设立机枪阵地等防御措施更是谈不上完善。如果日本人此时发动一场有组织的大规模反击,很可能将滩头的美军一举歼灭。为此,从普通陆战队员到肖普上校都处于极度精神紧张当中。

美军紧张地等待着日军的反击

损失巨大的陆战二师利用橡皮艇撤离伤员

然而,令美军士兵们十分惊讶的是11月20日的夜晚出奇平静。原来,当天下午14:00左右,柴崎惠次决定将自己的指挥医院,因此需要转移指挥部。为了保证安全,他还特意调来了两辆95式坦克掩护他和指挥部人员。然而,日军指挥部人员刚刚离开碉堡后,一发来自美国驱逐舰的mm炮弹就不偏不倚地砸了下来,瞬间炸死了全部日军指挥人员!从此之后,日军只能各自为战,失去了赢得这场战斗的唯一机会。

柴崎指挥部外的一辆坦克残骸,很可能就是其中一辆掩护他转移的坦克

柴崎的指挥部今天矗立于一座教堂旁边。尽管上面充满了战斗的痕迹,但是厚重的混泥土墙依然挺立。由此可见当年日军防御之坚固,美军进攻之艰难。

坚固的柴崎指挥部:伤痕累累但是仍然屹立不倒

?决定胜负:11月21日

次日清晨,肖普上校终于对海滩上全部登陆部队恢复指挥后,命令莱恩少校带领陆战2团3营全面占领绿滩,同时陆战2团1、2营向南推进、陆战8团2、3营负责巩固红二、三滩头并且消灭当面日军火力点。然而,前来增援红二滩头的陆战8团1营因为沟通失误于6:15正好在红一、二滩头交界处的日军火力点前方登陆,全营在登陆过程中伤亡多人,其中一个排竟然多达12死12伤,甚至比前日的第一波登陆部队还要惨烈。

起到了重大作用的美军75mm榴弹炮

好在肖普及时联系了军舰和滩头上的两门75mm榴弹炮压制日军火力点,同时派出霍金斯中尉的侦察排展开攻击。在战斗中霍金斯本人数次受伤,但是继续身先士卒摧毁日军火力点,最终被日军掷弹筒弹片打中牺牲,后被追授荣誉勋章。在这样的无私掩护下陆战8团1营终于登陆。

霍金斯中尉

莱恩少校指挥陆战2团3营于11:20开始进攻,在一个小时内就占领了抵抗微弱的绿滩。此时毛里斯·霍尔姆斯上校(MauriceHolmes)的陆战6团已经在登陆艇上等待了一天一夜,但是不敢贸然登陆以免重蹈陆战8团1营的覆辙。现在由于绿滩已被扫清,陆战6团1营和6辆M3轻型坦克于下午安全登陆。莱恩少校因为战斗中的得力指挥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

载着增援部队的LVT登陆绿滩

M3坦克在11月20日涉水登陆

红二和红三滩头的情况则更加复杂。日军向两个滩头结合部的混凝土堡垒之间增派了不少机枪。于是,陆战8团只得成立攻击小组,以步机枪火力掩护爆破小组和火焰喷射手慢慢抵近日军堡垒将其摧毁,进展十分缓慢。不过,在红二、三滩头交界处的日军三座大型工事击退了陆战8团进攻。日军甚至于下午以1辆95式坦克带领步兵向滩头发动反突击,但是最终因为美军37mm反坦克炮首发命中击毁95式坦克而失败。

陆战8团小心翼翼地扫清日军的滩头防御工事

尽管陆战2团1、2营向南的攻击逐渐失去了组织,但是其下属部队纷纷自行找到日军防线中的薄弱处、于下午14:00-15:00通过机场后重新集结,最终两个营于傍晚18:00控制了小岛南岸,出人意料地取得了重大突破。经过一天激战,美军增援部队成功登岛并且撕裂了日军防线。尽管日军仍然在堡垒中进行着疯狂的抵抗,但是此时塔拉瓦之战胜负已定,美军的胜利成了一个时间问题。瓜岛埃德森岭之战的英雄、现在的陆战二师参谋长梅里特·埃德森上校(MerrittEdson)也在当天傍晚登陆,全面接管指挥。

美军小股部队向内陆进发

贝蒂欧岛机场:海军炮火专门避开了机场以免将其彻底摧毁

时至今日,红二和红三滩头后方还留存有不少日军大型混凝土堡垒。由于日军没有做纵深防御的准备,这些堡垒都没有射击口,只能由士兵从出入口向外开火。但是这些堡垒也十分坚固,很难被外部火力摧毁,当地人甚至在其中一个堡垒中找到一台日本的柴油发电机。经过今日基里巴斯海员培训中心学员的简单修理,这个二战的日本发电机居然仍然能够工作!可见日军堡垒之坚固和准备之充足。

今日仍旧能够使用的二战日本发电机

发电机正是在这座碉堡中被发现

?代价高昂的扫尾:11月22日

战斗进入到了第三天,日军仅剩下数个孤立据点和岛东端阵地还在坚持抵抗。然而,将这些据点一个个扫除却并不容易:日本海军陆战队员决心战斗到最后一刻、带着尽可能多的“米国鬼畜”共赴地府。于是,美军继续以强大火力掩护攻击小组接近目标掩体、火力点或者碉堡,然后以手榴弹、炸药包、火焰喷射器将其消灭。

陆战队员向残存日军占据的堡垒射击

位于绿滩的陆战6团1营和占领了岛南岸的陆战2团在上午东西对进,最终在消灭了超过名日军、自身伤亡轻微的情况下于11:00会合,陆战6团3营也在同时从绿滩登陆。不过,在战斗中提供火力支援的M3轻型坦克和敞开顶盖的半履带式75mm自行火炮均遭到偷袭,有所损伤,M3坦克小口径的37mm主炮更是几乎毫无作为,陆战队甚至命令其退出战斗。但是无论如何,美军终于拿下了贝蒂欧岛西边的三角形区域。

贝蒂欧岛西部首先被肃清

同时,红二、三滩头之间的三座日军工事已经阻击了陆战8团两整天。这三座工事包括一座金属火力点、一座大型半地下掩体和一座混凝土弹药库。11月21日早晨9:30,一发美国迫击炮弹终于击穿混凝土弹药库的薄弱处引发了大爆炸、将其彻底摧毁。随后,代号为“科罗拉多”的M4坦克也终于用穿甲弹击毁了金属火力点,只剩下一座大型半地下掩体还在抵抗。

陆战8团小心翼翼地进攻日军堡垒群

这时,工兵中尉亚历山大·伯尼曼(AlexanderBonnyman)身背火焰喷射器率领21人的爆破队冲上了半地下掩体。眼看情况不妙的日军冲出掩体疯狂反扑,伯尼曼却沉着地用火焰喷射器向冲出掩体的日军喷射恐怖的火舌、打退了日军反扑。但是伯尼曼本人也在战斗中牺牲,后来被追授荣誉勋章。深受伯尼曼鼓舞的陆战队员们迅速协助爆破队摧毁了掩体,日军在岛上最坚固的工事群终于被攻克,不过爆破队此时只剩下了13人。

进攻半地下掩体:照片中左数第四个身背火焰喷射器的就是伯尼曼本人

陆战8团2营最终占领了半地下掩体

半地下掩体后方的日军尸体:其中许多具尸体已经被火焰喷射器烧焦

中午11:55,师长史密斯少将也从绿滩登陆,与埃德森和肖普上校共同进行战术指挥。此时,乘胜追击的陆战8团已经控制了机场全部,陆战二师在岛上的兵力达到了7,人,陆战第10炮兵团也全部登陆。残余的约1,名日军则被封锁在狭窄的岛东端和散落各处的据点内,其中能够继续作战的仅剩区区几百人而已。

增援部队在11月22日终于可以安全从红二滩头登岛

从右向左依次是陆战二师师长史密斯少将、参谋长埃德森上校和第10炮兵团团长托马斯·伯克准将(ThomasBourke)

?万岁冲锋和最后时刻的来临

按照我的观察,贝蒂欧岛东端其实布满了各式各样的日军工事和堡垒。如果日军坚守到最后一刻,还能给美军造成更大伤亡、延长战役时间。然而,自知死期已到的日本陆战队员们却不愿意在堡垒中憋屈地死去。他们决定给这部血腥的戏剧制造一个高潮式的结局。

贝蒂欧岛东端的众多堡垒之一

11月22日晚上19:30正当陆战队员们在阵地上休息时,大约50名日军渗透进了美军防线与缺乏准备的陆战队员们展开近距离混战,两个小时后才被消灭。23:00,陆战队老兵们终于听到了熟悉的“万岁”喊声:日军展开了万岁冲锋。其实日军兵分两路,佯攻部队高喊万岁对美军陆战6团A连发起冲锋,主攻部队则安静地摸向B连,但是均被美军发现并击退。不过,突如其来的冲锋造成了一定威胁,不少日军接近美军阵地,甚至几度和美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不得不在黑夜中猛烈开火的美军机枪也纷纷暴露了位置。

残骸中的美军M机枪组

11月23日凌晨3:00,最终的夜袭终于开始。顷刻之间,日军集中全部机枪同时向暴露了位置的美军机枪阵地开火,好在训练有素的美国陆战队员们迅速以手榴弹予以摧毁。凌晨4:00,日军主力余人发动了最后的冲锋。陆战队立即向军舰发出“请求支援”的信号,后者及时发射照明弹照亮了战场。于是,陆战6团1营全部轻重火力一同开火,陆战10团的炮兵也展开地毯式炮击,将冲锋的日军炸成了段段残肢。即便如此,还是有少数日军冲入美军阵地展开白刃战,最后悉数被歼。在夜袭中,美军共40人阵亡、人受伤,日军仅在阵地前方遗尸就超过具,实际阵亡人数据估计超过人。

陆战队员内陆的近战中投掷手榴弹

11月23日早晨9:00,经过一个小时的毁灭性轰炸后,陆战6团2营向岛东端展开了最后的进攻,以34人伤亡的代价消灭了名日军,其中不少日军在最后时刻选择自杀。同时,陆战8团消灭了此前在海岸上给美军造成了巨大伤亡的全部日军火力点。下午13:00,随着陆战6团2营攻抵岛东端,贝蒂欧之战终于结束。

在掩体内自杀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员

从11月24日开始,陆战6团2营逐个扫荡塔拉瓦环礁其它岛屿,其中在26-27日与布阿里基岛(Buariki)上的名日军进行了激烈的丛林战,最终以32人阵亡、59人受伤的代价将其全歼。次日,塔拉瓦环礁被完全肃清。塔拉瓦之战的同时,第5两栖军侦察连也乘着鹦鹉螺号潜艇(USSNautilus)于11月21日登陆阿帕玛玛环礁(ApamamaAtoll),遭到日军23名守军的顽强抵抗。不可思议的是,就在美军一筹莫展之际,仅有5人阵亡的日本守军在24日晚竟然集体自杀,于是美军顺利占领了环礁,自身1人阵亡、2人受伤。

?血腥的塔拉瓦:昂贵的教训

塔拉瓦战役的枪炮声终于沉寂了下来。在76小时的贝蒂欧血战中,美军以1,人阵亡失踪、2,人受伤为代价消灭4,名日本守军、俘虏人,其中俘虏者多为朝鲜劳工。泻湖里的一具具美军尸体随着海浪上下起伏。当塔拉瓦战役的影像照片和伤亡数字传到美国后,美国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大小媒体和各路专家们开始非议尼米兹的决策;甚至有愤怒的阵亡士兵家属言辞激烈地指责尼米兹为“杀人犯”;就连麦克阿瑟都趁机煽动,试图让参谋长联席会议彻底放弃中太平洋攻势,转而全力支持他的西南太平洋攻势。从此之后,塔拉瓦环礁始终被美国军队称为“血腥的塔拉瓦”(BloodyTarawa)。

战斗结束后尸横遍野的滩头

然而,瓜岛的英雄、此时已经担任陆战队总司令的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站了出来,向民众们解释道:“塔拉瓦是一场从头到尾的突击”。的确,在日军重兵把守的塔拉瓦环礁上,陆战二师生生啃下来了这座号称牢不可破的海上要塞。或许最说明问题的就是在塔拉瓦之战的四位荣誉勋章获得者当中,除肖普上校以外的三人均为追授。陆战二师用鲜血迈出了中太平洋攻势艰难的第一步。正如尼米兹所说:“塔拉瓦之战敲开了日军中太平洋防御的大门”。

星条旗终于飘扬在尸横遍野的贝蒂欧岛上空

同时,塔拉瓦给美军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教训:美军高层掌握了登陆作战的要领,同时根据战场经验决定为部队配备更多火焰喷射器、全力生产LVT、加长炮火准备的时间。在坦克方面,美军的M3轻型坦克几乎毫无作为,M4中型坦克尽管损失惨重但是效果巨大,因此陆战队装甲兵加速换装中型坦克。这一切都将直接使得随后发动的马绍尔群岛战役大获成功、堪称完美。

然而,我认为塔拉瓦应该给世人一个更珍贵的教训。上千名美国陆战队员和近五千名日本陆战队员、工程兵在渺小的贝蒂欧岛上丢掉了性命。今天贝蒂欧岛上居住的人数都没有超过当年76小时内死在这里的人数。只有战争,才会让这么多的年轻人被如此轻易地牺牲。和平比大部分人想象得更宝贵。

纪念碑提醒着世人陆战二师在这里遭受的巨大牺牲

?推荐影片

推荐纪录片:“WiththeMarinesatTarawa”

推荐理由:这部拿了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20分钟长的美国战时宣传片记录了陆战二师突击塔拉瓦的全过程。除了画面本身的真实性以外,这部纪录片本身也具有着很强的历史意义:战争真实的惨烈状况通过这部纪录片首次被展现在美国观众面前。这部影片使美国舆论哗然,但是美国大众也终于了解到前线士兵们面对的危险,抗战热情异常高涨。

注:历史图片、地图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csfz/340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