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不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哥伦比亚大学研究

微信客服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uanxxg.com/news/roll/1561699.html

姓名:Korin就读学校:哥伦比亚大学本科院校: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校GPA/排名:4.04TOEFL:GRE:收获了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弗吉尼亚大学等学校offer

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有一句话就一直被铭记在我心里:努力一定会有回报。

如果暂时没有看到回报,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努力是徒劳的,而是单纯地昭示着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份努力的信念应该坚持下去,直到看到耀眼的成功。我前十年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没有经历太多的波折。曾经,我一直相信这份简单的成功源自我坚持不懈的努力。正因为如此,高考失利带来的沉重打击让我瞬间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没能进入理想大学的我渐渐开始怀疑努力的意义。随后带着内心满满的不安,我进入了大学的校园。即便如此,失败的阴影并没有笼罩住我,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决心将努力继续下去,因为我找到了崭新的目标:我要通过读研究生重新证明自己,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带着这份不服输的精神,我从大开始便决定了想要申请美国或者英国的世界顶尖的研究生学院,去扩展自己的视野,向着未来更大的目标前进。

或许是因为前期的认真准备,相对于其他很多同学,虽然我研究生申请的目标高,但是过程还算比较顺利。得到了好老师认真负责的帮助后,我成功申请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运筹学专业。递交申请后漫长的等待过程是痛苦且寂寞的,然而收到心仪学校Offer那一瞬间内心涌起的满足与自豪感又是别的经历所不可比拟的。

1、留学缘起:遇到挫折,重新来过就好

对我来说,留学的契机是——高考。

高考之前,我只把“高考”看作是一场考试。高考之后,我才真正明白了“高考”两个字背后的含义。

小时候,长辈们口中的“高考”就是一个门槛,成功优雅地跨过去,你便是给自己铺出了一条直通美好未来的道路;如若失败卡在了这道关卡上,就只能认命地接受未来平凡的人生。所以当我面对“高考失利”这四个字的时候,我退缩了,甚至曾经有那么一瞬间我想要接受自己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的现实。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又或者是冥冥中注定,我骨子里不服输的个性战胜了可能再一次失败的恐惧,我想要战胜自己,证明自己。

当得知自己与高考一志愿失之交臂的时候,我曾经想过立刻出国,甚至有付诸行动。那时候的我还不能够接受自己高考失利的事实,想要尽一切可能去逃避这件事。对于那个时候的我来说,能想到的最好的逃避方法就是出国留学,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我对出国留学产生了兴趣。然而,之前从未考虑过出国留学的我,毫无准备,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申请到令我满意的学校。冷静下来的我,综合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最终理智告诉我,我应该放弃立刻出国的念头,但可以做好规划,因此后来通过那段时间对英美顶尖学校的细致研究而产生的出国留学的信念和目标越来越坚定了。

大学进入了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院之后,我了解到了西式教育与中式教育的极大不同,折服于西方鼓励学生自己研究创造的教育模式,内心对出国读研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像是冲破了泥土的春笋,苗壮地成长起来。我向往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体验不同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更希望通过西方自由的学术氛围锻造我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人。

2、考试培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考试

研究生赴美留学需要参加的考试一共有两个类型:一个是语言类考试(即TOEFL或IELTS),另一个是研究生入学考试(即GRE或GMAT,其中GMAT是针对商科申请的考试)。

首先是语言类考试:TOEEL/IELTS,任选其中一个参加考试即可。个人认为,在确定了想要留学的想法之后,最先应该去主动研究的就是必备的标准化考试,仔细分析不同考试的特点和区别,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考试。就我的经验来看,雅思和托福考试的难点不尽相同。拿雅思考试来说,难点在于阅读,以及大家常常提到的口语写作压分的情况;而托福,难点在于听力,以及很多同学可能不适应电脑答题的情况。所以,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分别尝试两套练习题,分辨出自己的短板和长处之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那个考试。

我本人比较擅长的是听力,所以想要向大家分享一下练习听力的经验。对于托福听力来说,一边听一边做笔记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如果有充足的备考时间,精听练习法将是提高听力最好的方式,也就是说将句子中每一个词都听写出来,我本人就是精听练习法的受益人。但需要注意的是,通过精听提高分数需要较长的时间,所以大家最好还是能准备出充足的备考时间。

另外对自己的口语语音语调没有自信的同学,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即找到一个合适的英语材料(一定要有nativespeaker读的那种),每天读一小段文字材料,并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对照nativespeaker的朗读,一句话一句话地揪出自己觉得差别很大的地方,然后重复进行朗读录制,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同样是一个非常需要时间的过程,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可以给自己留出充足的备考时间,不要临阵磨枪。

其次是研究生入学考试:GRE/GMAT。这两个考试,考试风格不太相同,但更重要的是适用范围不同。因为我本科是学金融的,所以着重介绍一下金融背景的研究生申请所适用的考试。如果只是想要申请金融或者其他纯商科专业,两个考试都可以;但是对于想要申请偏工科(涉及较多数学/计算机)或者加申统计专业项目的同学,较为适合的则是GRE,我本人当时选择的是GRE,主要原因就是想要多申请几个专业。

以GRE的备考来说,我认为制作一个计划表极其重要,既应该包括长期的计划,如一个月内应该完成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包括短期的计划,即当天应该完成的内容。然而相比于制订计划,更为重要的则是坚持完成自己的计划。韧性是申请研究生,乃至整个人生都不可或缺的品质。在我的备考过程中,每天坚持完成当天的计划是一个痛苦却绝对能看到回报的过程。

3、留学申请中的活动、文书、面试

①研究生留学必不可少的实习经历

诚实地讲,从大一决定申请出国读研以后,我无时无刻不思考着如何能找到自己准确的定位,如何能成功申请到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因为一早就了解到商科赴美读研不可缺的就是实习经历,所以从大二开始,每一个假期我都竭尽所能地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习工作。那段时间,每天一边上课,一边浏览各大实习生招聘的网站,想要多了解一些信息,这也让我感受到努力的价值与意义是在疲惫中绽放出光彩。我每个假期都会递交不少实习申请,但是能够给出回复的寥寥无几,时常会感受到极大的挫败感。但是这种挫败感并没有击溃我,大概是经历过高考的打击,我的内心渐渐变得强大了起来,也成长了很多,这便是我之前所提到的高考背后的意义。对我来说,高考是让我内心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正是因为怀抱着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即使是每个假期都几乎在实习中度过而不得休息时间的我,仍能感受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其实还是在安永的那段实习经历,尽管后来因为专业不太匹配,那段实习经历没能作为文书材料出现在文书之中,但是那段朝九晚八的日子却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对我来说,实习并不仅仅是为了申请而做的努力,更多的是去寻找自己未来前进的方向,找到自己未来的道路。

②意义非凡的国际志愿者活动

在大二的暑假中,我参与了一次印象深刻的国际志愿者活动。尽管不能确定这次活动是否对申请有很大的帮助,但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不能取代的经历。在夏日炎炎的八月,我和另一个中国小伙伴一同前往意大利的一个小镇马来尼亚参与为期两周的志愿者活动。

人总是复杂的生物,对于未知的世界,一方面充满了好奇,却又同时感到恐惧。来到营地之前,我对那里充满了幻想,也同时带着许多担忧。我曾经十分害怕无法适应当地的语言环境,曾经对营地的硬件条件表示怀疑和担心,曾经忧虑无法与志愿者们融洽相处,但最后发现这一切的担心都是多余的。直到现在,我依旧清晰地记得到达营地的第一天时,整洁得令我惊讶的房间和各国志愿者们灿烂的笑容。我完美的志愿服务经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营地的志愿者伙伴们来自世界各地:西班牙、比利时、日本、塞尔维亚、土耳其、亚美尼亚、俄罗斯和中国。不同文化交融的初期总是伴随尴尬与沉默,我们也不例外。初识之时,我不知道该如何打破僵局和隔阂感,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担心之后的沟通问题。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欧亚文化间如此可怕的差异,让我不知道该如何自处,一种想要交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谈起的尴尬常常笼罩在心头。所幸最终这种令人郁闷的尴尬局面还是被我们打破了。

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分成两周进行。第一周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马来尼奥的一个图书馆进行内部改建及清扫。第二周的志愿活动则更为艰辛,我们需要在深山里进行围栏维护工作。每天早上8点,我们必须从所住的修道院出发,步行50分钟才能抵达围栏的所在地。若是在平地上步行倒也还好,然而我们需要在山里进行越野般的步行。每每抵达目的地时,我都已经累得不想动了,却也不得不拿起工具开始一天的工作。我主要负责将木头围栏上坏死的部分用工具剥下后,涂上新的油漆来对其进行保护。试想在这荒无人烟的森林里,我们一群年轻人尽力做着对他人十分有意义的工作,虽然十分繁琐且无聊,但我并不觉得讨厌,甚至还很喜欢。这种事情光是想一想就让人激动,更不用说我们已经真正做到了。

除去平日志愿工作带来的充实感以外,我们真的十分幸运可以遇到这么认真负责而且友善的领队,我们的领队Emma以及她的伙伴们经常在空闲时间组织我们到处参观旅行。除去马来尼奥附近的三个城镇以外,我们还有机会去到了布雷西亚和维罗纳这两个相对远一些的城市观光。意大利城市的美是一种可以深入人心的、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美,狭窄的街道所渗透出的中世纪风韵让人不由自主地对它的神秘产生遐想。

在为期两周的志愿者活动中,我有幸接受了马来尼奥电视台的采访,因为第一次上电视,我心情激动也十分紧张,对着电视台的摄像机发表我在这里的感想的同时,手心一直在不停地渗汗,但我还是觉得十分荣幸可以登上意大利的电视节目。

现在,结束了志愿者活动之后,我只希望,有一天我还可以回到那个名为马来尼奥的小镇上去看一看,有一天我们11个志愿者还能在某个地方相聚,一起聊聊眼下的生活。两周很短,但记忆永存。

 ③跨越时差的文书修改

对我来说,主要文书的撰写时间集中在大四的上半学期,正是我去爱尔兰交换的那一年,所以和老师关于文书的修改讨论以及申请资料的填写都需要隔着时差进行。说到文书的撰写,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尽量把自己最有特点的一面展现出来,尽量挖掘自己的闪光点。

一般情况下,文书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以往的实习以及科研经历,选择某个项目的原因,未来短期以及长期的职业规划。我个人认为文书撰写应当简练并且注重逻辑,尽量不要让自己的文书显得空洞无味,要内容饱满,感情真挚。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认为,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凑合,要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应当注意个人实习和科研经历这部分内容的休现。主要原因在于,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将我们的个人经历以简短的文字描述于他人,转述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偏差和误解,所以我们应当认真阅读老师每一次发过来的文书章稿,尽可能地去找出每一处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并提出逻辑清晰的修改意见。在我的经历中,就曾经出现过一篇文书被修改七八遍的情况。作为一个有些追求完美的人,我想要尽可能地表述出我内心所有想要表达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申请中最大的困难,就是申请与学业的双重压力。因为学院的特殊性,我在大四期间依旧有12门课,其中绝大多数还是重中之重的专业课程,所以常常没有时间去修改文书。但是又深知文书是申请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材料,所以完全不敢松懈,那时候改文书改到深夜也是家常便饭,经常会被课业和申请的双重压力“折磨”得身心俱疲,但是每每想到“努力终会有回报”这句话,我就会重新拾起前进的信心。靠着这份信念,我坚持了下来,回顾当时的辛苦,现在只觉得自己当时可以认真努力坚持下来真是太好了!并且也十分感谢留学老师及时地回复和认真修改。

4、面试前的准备

关于面试也不知道应该说是幸运还是不幸,总之我本次研究生的申请并没有赶上“人面”,全部都是“机面”。对于“机面”来说,其实比较惭愧,我没有太仔细地准备过,因为面试的时间无一幸免地全部赶上了我要考试的时间。

大致来说,我在开始“机面”之前,都会先上各大论坛搜一搜“机经”,看看前面已经面试过的人的经验和面试的题型之类的。另外就是尽量多地去准备些素材,因为碰到原题的可能性其实很小,但是可以尽可能多地去准备一些适性高可以套用的素材,毕竟有的时候一个题目突然出现,即使用中文表达也有可能会大脑一片空白,所以准备充足的素材永远都没有坏处。

5、等待的过程与拿到Offer的瞬间

等待结果的过程大概是我所经历过的最煎熬的一段时间了,带着不安的心情却什么都做不了,只会让人感觉度日如年。

递交申请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拿到任何Offer,虽然知道这是十分正常的情况,但是内心依旧十分不安,尤其是当过了一段时间,连续收到两封拒信之后,这份不安慢慢加深了,并且渐渐变成了焦虑,有一段时间甚至每天都在怀疑是否这次申请又会以失败告终,像是曾经失利的高考一样再给我沉重一击,让我一份Offer都收不到。但最终我还是克服了内心的不安,并终于等来了第一个Offer。其实对我来说,最惊喜的Offer是宾大给的,这个Offe为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之后再收到哥大的Ofer时,我整个人都从椅子上弹了起来,那种欣喜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也是这份欣喜让我更加坚信,努力终究会有回报,遇到挫折,只要能打起精神重新再来,努力下去,一定会看到成功的希望。

结束语

人生就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斗,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会是怎么样的,也没有人可以改变过去,所以我一直相信,我们应该做的是不要犹豫,坚持做自己,坚持努力下去,不要害怕挫折,也不要害怕失败。

作为一个既接受过西式教育,又接受过中式教育的人,我给大家一个建议:如果经济方面可以接受的话,真的可以出国开拓一下视野,因为那真的是受益终身的事情。有些感悟和体会靠语言很难传达,只有自己身临其境才能感受到。出国留学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学习方法,甚至性格的影响。没有人能说出做哪件事是百分之百有益的,但是我愿意多去尝试一些新鲜的事物,因为一成不变的生活总归是无趣的。

衷心地祝福所有海外求学的学子们可以在留学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宝藏。

专家点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说起Korin就读的这个项目,可能很多人听说过,但不是特别了解。Korin读的项目属于目前国内比较热门的那种国内大学和国外高校合作办学的2或3+1项目,前2年或者前3年在国内,最后2年或者1年去到国外合作学校学习,单业之后可以拿到两个学校的学位。Korin国内本科学校合作的对口学校是以学业严苛而著名的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前3年在北工大就读,最后一年可以选择去都柏林大学完成学业,当然也可以选择一条比较好走的路继续留在北工大读完大四,然后拿到本科学位。

这条人生的岔路口出现在大三暑假的时候,那时候的Korin,绩点非常不错,排名是年级前3,但由于学业占据了大部分的精力,即便平时是英文教学,他也并未在托福和GRE上面拿到特别理想的成绩。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是继续留在国内,轻松地度过大四,同时准备一下托福和GRE刷个高分?还是挑战一下自己,去爱尔兰体验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感受一下学长学姐口中“学到吐血”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强者是不愿意走无趣的平坦大路的,最终Korin选择在异国他乡度过自己的大四时光,一边忙着学业,一边配合我们准备申请。由于学业太忙,托福和GRE自然是兼顾不上,但我们都相信,申请的结果不仅仅取决于托福和GRE成绩,我们想一起拼一拼,尽全力拿到最好的申请结果。

虽说很多申请工作我们可以帮忙,但因为学生申请的都是商科项目,而且不同学校搭配的是不同专业,再加上文书的要求五花八门,所以很多事情都需要学生亲力亲为,比如联系老师要推荐信、沟通学校和专业、及时沟通文书思路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复杂的申请工作让学生一时之间有点喘不过气来,一直忙到了那年的圣诞节,学校放了两个星期的假,Korin这才有了一点喘息的机会。

我们针对不同学校的文书要求进行了素材和思路的整理,将学生硬件和软件方面(4段高含金量实习)的优势全面展示给了学校,一点一点克服了所有文书上的困难。最终,我们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在收到宾大和约翰霍普金斯的录取之后,哥大运筹学项目也给我们发来了面试通知,我们知道,能拿到面试,就证明我们一只脚已经迈入了学校的大门,只要精心准备,一定可以拿到录取。我们一起翻阅了历年的面试题目,一道一道地准备,并进行了三、四次的模拟面试。最终面试完成不到一个星期,我们还没做好准备就收到了哥大运等学项目的录取通知,Korin也成为今年申请者中第一位拿到哥大运筹项目录取通知的学生。

也许大家会觉得,托福和GRE这么低,能被哥大运筹学录取是幸运,但只有我们共同经历过才知道,机会一直都留给那些准备好了的人,高考是这样,申请境外学府之路也是如此。

相关推荐:

美国留学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申请案例:努力过,才会遇见真正的自己

重磅!QS发布美国大学排名!UCLA进前五,NYU超宾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azhuluoa.com/lshg/346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