鍖椾含鑽ㄩ夯鐤瑰尰闄㈤偅閲屽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海事调查官直击现场
船上的密闭空间,主要指干隔舱、液货舱、压载舱、淡水舱、燃油舱、滑油舱、污水舱、箱型龙骨、电缆管、主机扫气箱、锅炉内部等密闭的空间。此类空间长期与外界隔绝,空气流通不畅,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作业风险较高。
PROFILE
图:窒息中毒漫画(来自互联网)
近年来船上人员因为缺乏危险认知、防护措施不当、救援措施不当、警示标志不当、管理疏漏等因素,盲目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或施救而引发人员伤亡的悲剧时有发生。
之前我们聊了船员窒息、中毒事故的产生原因和防范措施(点击这里查看之前内容)本期海事调查官吕镇洋现场说案和大家聊聊船舶密闭空间作业安全。欢迎走入本期海事调查官现场说案~
01.
典型案例|CASE
年4月18日,马绍尔群岛籍油船“CSINNOVATION”轮从新加坡起航,拟驶往广州某船厂进行修理。该轮因中间检验需要对货舱壁测厚,安排了验船师和测量人员随船对货舱壁进行测厚工作。
图:“CSINNOVATION”轮
在航行途中,该轮大副组织人员对相关货舱进行洗舱、换气、通风。
4月21日,该轮开始货舱壁厚度测量工作。测量工作是验船师先查看船舶货舱图纸确定需要测量的部位,然后通知大副,由大副将压载水打到预定的高度,经验船师进舱查看货舱壁的腐蚀情况后,再指定测量人员进行测量。
截至22日,该轮已完成部分货舱壁厚度测量工作,并且分别向5#左舱、5#右舱注入压载水,舱内水深达到10米,以便23日测量5#左舱、5#右舱货舱壁厚度。
23日上午,该轮航行到南中国海南部水域,船上其中一组测量人员代某、侯某穿着救生衣,携带手电筒,穿戴安全帽(带头灯),测厚仪一起进舱,在5#左舱一层小平台上用压缩空气对橡皮筏进行充气,待橡皮筏充气膨胀后,在水手的协助下,两人将筏放到舱内水面上。
图:测厚使用的橡皮筏
验船师等人员进入5#左舱,负责操筏的侯某先往下走登筏,并用手抓住梯子固定橡皮筏后,接着,负责测量的代某也往下走。当代某走到一层小平台下方的梯子时,听到候某叫了一声“啊”,看到侯某双手拍打橡皮筏的两舷;当代某到达二层平台后,发现侯某用双脚蹬筏上当座位用的木板,不停地在挣扎,橡皮筏离开梯子往前移动。
约时,代某看到侯某在挣扎的过程中,突然身体后仰翻入水中,落水时距离梯口约5米。
图:5#左舱内结构图
02.
案例解析|ANALYSIS
经调查,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主要有:
1.作业环境恶劣。该轮货舱深度约30米,货舱内没有照明设备,仅靠作业人员携带的手电筒、头盔灯不足以提供足够的照明;下舱楼梯线路曲折,布满油泥,虽然经清洗、气体测量,但残存油泥仍不断渗出有毒有害气体;舱内高温、高湿,通风不良,造成有毒气体在舱底积聚,现场作业环境比较恶劣。
2.未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未进行风险评估。作业前,船方没有按体系文件要求对外来人员进行培训,以便让外来人员了解货舱结构、作业环境、作业注意事项等;也没有按要求召集验船师、测量人员等相关人员开会,认真研究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以及遇到困难、险情时应采取的措施。
3.未按要求向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装备。根据公司体系文件《进入封闭舱室许可》的规定,应为进入封闭场所的人员提供的设备:气体探测仪、呼吸器、安全绳、防护服、照明工具。进入5#左舱的4个人,只有机务主管携带了便携式气体探测器,而机务主管、验船师两人在一起,与代某、侯某不在一个位置高度,当代某、侯某所处位置的气体含量发生变化后不能实时探测出气体的变化。
4.未对舱内气体保持经常测量。作业人员进入货舱后,船方没有对5#左舱气体保持经常测量,测量的位置也没有覆盖5#左舱的所有区域,不符合公司体系文件的要求。
5.现场看护的安排组织无序。作业时,大副安排了泵匠、水手、实习生在现场看护,但未明确具体的看护位置、看护要求、现场看护负责人,以及由谁向货控室指挥人员报告现场情况。5#左舱测厚作业时,泵匠在5#左舱一层小平台值守,因货舱深度大、照明不足,看护人员看不清作业人员,与作业人员也无通讯工具进行联络,无法及时了解作业情况,无法保持对作业的全程监控,当代某上来请求支援,负责看护的泵匠还误以为是测量完毕而走出舱口上到甲板面,未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立即向货控室指挥人员报告,并组织救援。
图:5#左舱一层小平台
6.准备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开展救助。人员落水后,由于没有在舱底预先准备安全绳、带钩的长竹竿等救援设备,加上现场看护人员未能对测厚作业进行有效的监护,没有发现人员落水的险情,无法第一时间组织有效的救援,错过了救援的最佳时机。此后,水手长到达曾登筏救援,但因浓烈的油气刺激而放弃救援行动。
03.
海事调查官说安全|OPINION
密闭空间空气往往含氧量较低,容易导致人员缺氧窒息,部分密闭空间还可能聚集有毒有害气体,如硫化氢、一氧化碳等,会导致人员中毒,而且有的密闭空间空气中易燃易爆物质浓度过高,遇火甚至会会引起燃烧或爆炸。
为保障密闭空间作业安全,应注意:
1.提高对密闭空间的危险认识。很多情况下,密闭空间内有毒气体无色无味,或者存在缺氧等情况,仅凭视力无法察觉,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检测空气是否安全。船上作业人员务必提高对密闭空间潜在危险的认识,设置警示标志,避免误入密闭空间,严格遵循进入密闭空间的程序及要求,切勿冒险进入密闭空间。
2.落实防护措施。进入密闭空间前应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识别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对目标空间进行通风以排除缺氧、富氧、有毒气体等危险情况;对密闭空间内的气体含量进行有效地探测和监测;舱口处备妥救生绳,隔绝式呼吸器等应急设备;制定看护方案,确定沟通联系方式,确实做到对作业进行有效的监护,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救援,及时向指挥员报告。
3.规范作业,切勿冒险。船上密闭空间作业必须进行严格审批,由部门长负责拟定作业计划,报船长批准后方可实施;指定专人担任现场指挥,负责作业现场组织、指挥和协调,对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督防控,同时应指定救援人员;作业人员应携带低压照明设备、便携式通讯设备、穿戴安全帽、工作服和工作鞋,必要时佩带安全带、索、气体监测设备等安防护用品,以便一旦发生险情能及时向指挥员汇报,并采取必要的救助措施。
4.科学开展救助。在密闭空间人员伤亡的很多案件中,有不少遇难人员是在对遇险的同伴进行救助过程中,由于防护和救援措施不当而导致。当进入封闭舱室的人员发生危险无法自救或窒息时,必须对现场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以安全进入舱室实施救援之前,任何人员不得进入舱室施救;进入作业现场参与救援人员,必须佩戴隔绝式呼吸器,并有专人配合,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5.建立制度,并确保被理解和执行。航运公司应按要求建立和完善关于密闭空间的相关制度,有关密闭空间的作业须知、船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密闭空间进入和营救演习记录、应变部署等,都应该以船员的工作语言清晰指示,并加强对船上人员的培训,确保相关规定、制度被理解和贯彻执行。
来源:广东海事局安全管理处、广州海事局海事调查创新工作室
审核:郭伟斌、董瑜芳
航运安全新动态
识别